聯合國兒權委員會前主席來臺審查:課業壓力仍是兒少最大困擾、應保障表達意見權利

為提升臺灣兒童權益,政府於2017年提出臺灣兒童權利公約第一次國家報告,並邀集5位國際委員來臺,進行第一次國際審查會議。5年過後,臺灣提出第二次國家報告,《親子天下》專訪國際審查委員團主席德克教授,談他對臺灣兒童權益進展的觀察。

此次二度來臺擔任國際審查會議主席的荷蘭籍教授德克認為,臺灣孩子對於自己關注的任何議題,很勇於表達觀點,可以看到他們以不同方式,為自己想要的教育方式創造改變。黃建賓攝

2022年《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上,百餘位來自北中南的國小、國中和高中生,透過親自參與或民間團體協助,向國際審查委員提交共19份報告,為全臺灣兒童的權益發聲。例如,應弭平108課綱課本內容和考試難度的鴻溝、將制服服裝去性別化,強化校園內學生遭受霸凌或不當管教的申訴機制等權益。

聯合國早在1989年即通過《兒童權利公約》,保障兒少的表意權、生命、生存及發展權,以及休息與休閒權。不屬於聯合國會員的臺灣,以此為標竿,在2014年11月20日「國際兒童人權日」正式施行臺灣《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並於2017年邀集5位國際委員來臺,進行第一次國際審查會議,期望臺灣的兒少享有和全世界兒少一樣的權益。

世界各國的兒少報告每5年更新一次。臺灣也在2022年10月提出第二次報告,並於11月14日舉行第二次國際審查會議。在為期3天的會議中,5位國際審查委員和臺灣政府部門、NGO、兒少代表對話,並於18日發布共72點結論性意見,做為臺灣未來5年落實兒童權益政策的重要指標。

5位國際審查委員首先肯定臺灣兒少積極參與此次審查會議,對於政府近年修正通過《自殺防治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等,並將《民法》男女結婚年齡由20歲修正為18歲等努力也給予肯定。不過,對於兒少代表提出學校未能落實108課綱、師對生霸凌等問題表達關切,也建議未來更多兒少能參與公共決策,對課綱設計、環境健康政策、道路交通政策、城鄉發展規劃及數位人權計畫等發聲。

此次二度來臺擔任國際審查會議主席的荷蘭籍教授德克(Jacob Egbert Doek),曾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2001~2007年)、少年法庭法官,也是現任終止兒童賣淫、兒童色情及販賣兒童組織(ECPAT)高級法律顧問、荷蘭萊頓大學兒童權利與家庭法律系教授。他在百忙之中接受《親子天下》專訪,談他觀察到臺灣過去5年來兒童權益的進展,以及和國際接軌的程度。以下是專訪精華:

Q:你曾擔任7年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多年來也參與許多兒童權利國際審查會議,監督締約國執行公約的情況。你認為近年來兒童權利發展落實的情況如何?各國接受度又如何?

A:這些年,我們在兒童教育這塊有很大進展。我們一直和「國際兒童求助熱線」組織合作,他們在全球140個國家都有熱線據點。委員會也建議各國內設立兒童求助熱線,提供24小時服務,鼓勵兒少在必要時自己打這個熱線,因此熱線號碼是113容易記住。

我們也建議許多國家設立兒童監察使(ombudsman),首要功能是支持兒童、執行兒童權益,並且在兒童實踐權益但遭遇困難時,做為孩子們申訴的窗口,幫助兒童解決問題。兒童監察使的概念始自挪威,早在聯合國大會通過兒權公約之前,他們就有兒童監察使了。

兒權公約第40條關於少年司法的規定,是整部公約中內容最多的條文,也是委員會高度關注的議題。例如,少年的轉向制度(diversion action),指的是讓輕微觸法的少年免於入獄服刑,而是依照罪刑輕重改為執行20~60小時的社區服務等,避免他們因此留下犯罪紀錄。儘管委員會努力推動這個部分,仍需要締約國積極落實,也建議締約國可以把這個部分納入教育課程中。

近年我們也很關注學前幼兒的權益,會特別建議締約國保障幼兒權利發展。也按照兒童權利公約第28條兒童有受教權這一條,宣導兒少的職業訓練(vocational training)。

基本上,兒權委員會對締約國提交報告後提出的建議,具有一定影響力,不過,有時還是會因為不同國家的文化而有落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這個部分扮演重要角色,他們和許多非營利組織的溝通結果,是我們給予締約國建議的重要參考。

兒權公約是被全球接受的。相較於其他關注政治權利、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人權條約相比,聯合國兒童權利聯盟公約擁有的支持者最多,且散布在每個國家。因此,即使到像是越南或柬埔寨,都不需要去說服他們的政府接納兒權公約。我甚至在日內瓦向大使提出申請去北韓,不到一週就得到同意,這是非常難得的,因為北韓從來不會邀請任何委員會到他們國家。

Q:隨著時代變遷,兒童權利保障也受到挑戰。你認為有哪些新的兒權議題仍有待改善?

A:締約國對難民兒童的處理,是委員會很難提出建議和指引的一個議題。兒童難民可能因為家鄉缺乏水、食物、衛生環境糟糕等原因逃離家鄉,透過海上或陸上管道,進入歐洲或美國,過程中是一直在移動的。在這個過程中,締約國很難決定該對兒童難民實施什麼樣的保護和幫助,但我認為這是需要被高度重視的問題。

其次是施暴的問題。例如,童工、兒童性剝削和霸凌等問題,後者在兒權公約(關於買賣、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問題之兒童權利公約任擇議定書)當中有特別討論。這個議題需要非常多的支持力量和資源來處理,但締約國一致認同它絕對需要被高度關注。

另外,關於兒童賦權(empowerment)的議題,目前仍然面臨很多挑戰。兒權公約不只是做為保護兒童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賦權兒童,他們到達一定年紀或是進入某個人生階段時,必須要能夠自己去實行權利。

不過,要真正落實兒權公約第12條,也就是讓兒童在政府或機構中表達意見並且被採納,是很困難的;在兒童自由表達意見、該去哪裡上學、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這類「做決定」的權利,同樣面臨挑戰。例如,孩子希望自己選擇想去的學校、接受想要的教育,但是家長不認同,認為未來無法維持生計,因此從很多層面來看,執行上有難度。

Q:在多數亞洲國家,包括臺灣,傳統上不容許孩子有太多表達意見的空間,你的觀察為何?最近臺灣熱議的18歲投票權,你有何看法?

A:假如孩子年滿16歲,應該就要有創立黨派的權利。就算他們不參選,我覺得他們也可以創立一個政黨,為自己關心的事物爭取權利,或是至少他們可以選擇支持會關注兒童議題的黨派。例如一個16歲孩子,雖然還不能投票,但可以向父母表達這樣的想法。

從這次臺灣兒少代表們在會議中的提案來看,我的觀察是,他們認為臺灣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變,特別是課業和考試負擔過重等問題。其實在5年前(第一次國際審查的時候),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核心問題,那時對其它像是貧窮、毒品濫用議題等,沒有太多討論。這次還有一些兒少們討論到政府結構和政黨問題,但是那比較是少數人關心的,在荷蘭也是差不多情況。

教育的確和孩子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我認為很多亞洲國家(例如臺灣和日本)的孩子,對於自己關注的任何議題,都很勇於發聲和表達觀點,並不會害羞,或是避而不談,其實是非常積極的。儘管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能力,但還是可以看到他們以不同方式,為自己想要的教育方式創造改變,像是他們參與兒權公約的各種討論活動,就是最直接的一個方式。

我並沒有機會觀察臺灣孩子們在校園裡表達意見的狀況,是否同樣積極,但我理解,有時候學生會因害怕激怒老師等考量,不敢表達意見,這很正常。但學生若是能透過一群人,一起向學校反映他們認為不合理的狀況,我想校方是可以接受的,他們甚至可以將這些訴求延伸到社會上的公開議題討論等等。

無論如何,學生在學校裡因為表達意見而面臨困境,必須要解決,並輔以課程引導,找到一個可以尊重老師,孩子也能表達意見、解決問題的方式。

Q:你5年前來臺灣參加兒童權利國際審查會時,兒少代表們最關注的是課業壓力問題,這次來臺,是否觀察到孩子們對其它議題有更多討論?

A:對兒少來說,教育還是今年的關注焦點,但是這次會議,非營利組織就提出了非常多元的議題。

健康照護是他們很關切的問題,其實也呼應兒少代表們提到的課業壓力問題所反映的心理健康狀況。另外,兒童參與制定決策的過程需要更透明,也要確保兒童有理解整個事件的機會。例如,在離婚案件中,兒童擁有意見被聆聽的權利,但目前看來,判決仍取決於法官的態度和觀點。

另外,兒少司法問題持續被全球關注,臺灣 NGO 表示,政府有在討論和規劃少年犯罪的治療方案,但目前仍沒有清楚做法,這是我比較有疑問的部分。另外像是替代性照顧議題中的寄養家庭、親屬關懷計畫等等,我想臺灣政府正朝這個方向努力,問題是要怎麼做,包括需要多少員工、員工薪資、寄養家庭的花費等等,都需要做全盤討論。

雖然寄養家庭是目前看來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方式,但是在美國,並不是很認同寄養家庭的觀點,可能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孩子不斷的從一個家庭換到另一個家庭的訊息,對兒童反而不利。

Q:現在的孩子生活離不開3C,網路安全是一大問題,你建議如何防範和應對?

A:我認為網路霸凌和性剝削是特別嚴重的問題。孩子使用推特、臉書、TikTok 抖音等社群媒體的時候,系統就會收集孩子的個資,賣給廣告公司,根據孩子感興趣的商品、事物,進行精準廣告投放,然而很多兒童和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很多廣告看似沒什麼害處,事實上都帶有引誘兒童涉入性相關活動的目的。

我觀察到國外許多16、17歲青少年,特別是女孩,用手機拍下自己的性感照片傳給男友,後來被全校看光光,因為每個同學都有手機,轉傳速度非常快,如果有人 po 上網,那麼未來十幾年,這些性感照片都可以被公開搜尋。

如何避免讓兒童涉入網路色情等危機,委員會已給予締約國明確的建議和指引,如果必要的話,締約國可「自願性」規定國內網路供應商,發現涉及性相關網路內容,就有義務向主管單位回報。但締約國最終還是要制定相關法律,規定網路供應商必須屏蔽並下架網路上的不當內容。

網路有很多優點,但是也存在很多風險,最重要的還是要教育孩子認識各種網路風險。關於兒童網路安全的問題,這次沒有聽到臺灣的兒少代表有太多討論,但我相信這是多數家長的擔心。隨著越來越多案例出現,我相信政府會有更高的危機意識和相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