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資料庫108學年上路 修課紀錄、多元表現這樣上傳

108課綱上路後,高中將採用學習歷程,學生可以自主上傳課程學習成果,為學習做紀錄。照片:楊煥世

108課綱上路後將採用的學習歷程檔案備受關注,學生究竟如何使用學習歷程?怎麼上傳學習歷程?學習歷程又能展現什麼?

108課綱即將上路,今年8月高一新生入學,學校就必須為每位學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每學期由校方、學生上傳和學習有關的成績、成果等。111學年度申請大學入學時,學習歷程檔案資料用以取代現行由每位學生自行準備、格式不一的「備審資料」。

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庫是一項全新的設計,與現行備審資料無論在內容、格式上都不盡相同,因此也備受各界關注。2019年4月底,負責研發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庫的暨南大學資工系教授洪政欣,在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主辦的「翻轉高雄教育節」首度和家長、校外人士公開說明學習歷程資料庫系統的操作、上傳方式。有許多家長、老師,也有大學教授到場聆聽。

「學習歷程」是什麼?

許多家長在孩子年幼時,會拿到幼兒園老師精心收集製作的「成長紀錄」,內有孩子這一學期的活動照片、繪畫或手工作品、學習單等,讓家長留念。108學年度將上路的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則可以視為每名學生在高中3年的學習足跡,不只是3年的學業成績紀錄,還可以記錄各種校內外多元表現等。

▲ 負責開發高中學習歷程資料系統的暨大教授洪政欣,演講中介紹學習歷程學校平臺測試版介面,學生每學年可上傳至多10件校內外的多元學習表現。洪政欣提供

洪政欣介紹了學習歷程資料的內容,也談及高中生從入學到申請大學時使用學習歷程的流程。學習歷程資料項目包含了:

1. 基本資料:學生身分識別。

2. 修課記錄:修習科目與學習成績。

3.多元表現:志工服務、競賽參與、檢定證照、彈性學習、職場學習、其他活動等。學生自主上傳,每學年最多10件。校級幹部、班級幹部及校內社團幹部則由學校上傳,不含在10件內。競賽參與、檢定證照等項目要與主辦單位進行資料檢核。

4.課程學習成果:實作作品、書面報告。學生自主上傳,每學期上傳最多3件,要有授課老師做認證、還會做文字抄襲比對。

5.學習歷程自述:名稱暫訂,類似現行備審資料中的自傳、讀書計畫,學生於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時上傳系統。

6.其他:與學生學習歷程有關的資料。

上述資料1~4項由學校或學生每學期或學年定期上傳學習歷程學校平臺,再由校方統一傳到教育部學生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

第3、4項由學生自主擇優挑選,若學生無意參加申請入學、不想提交或沒有資料上傳,校方也不能勉強;第5、6項則在大學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時,由學生在大學招生單位備審資料系統提供。

教育部學習歷程中央資料庫內學生的學習歷程資料,會與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技專校院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的備審資料系統串連。到申請大學階段,學生再至備審資料系統分別挑選合適的資料項目給報考學系。

製表:許家齊、蘇逸涵

每學系至多參採課程學習成果3件,多元表現紀錄10件,同時考生另外上傳學習歷程自述(類似自傳)、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以及學系另外要求的項目等至備審資料系統。甄選會會提供報考學生的學習歷程資料給各大學端,學系評分委員再透過評分輔助工具審查。

洪政欣強調,學習歷程資料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無論在校內送件、或是最後挑選內容給大學端,一切都是由學生自主。

學習歷程並非高一就定生死

學習歷程逐年收集學生的學習成果,其中的用意是讓學生不需到高三下申請學校時再匆忙準備備審資料,高中三年的修課紀錄、參與社團或校外競賽的成果,都逐學期記錄。

一名八年級生的家長現場詢問,雖知道學習歷程將記錄孩子在有興趣領域的表現,但孩子目前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加上國中課業又繁重、沒有太多時間做興趣探索,因此好奇,高中端如何讓學生發掘自我興趣所在。

高雄輔導團課督廖俞雲回應,以高雄市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許多學校開始把生涯輔導活動從高三轉提前到高一,表示愈來愈看重學生的生涯探索,之後高中端也會新增「課程諮詢師」幫助學生選課、定錨生涯。她表示,108課綱上路後,學生的學習脈絡和歷程會和現在不同,許多學校努力開設多元選修與校訂必修課程,就是希望能讓學生對各種不同的學群做試探。

洪政欣在講座則提及,若學生高一時興趣就很明確,在學習歷程上確實會累積較多某領域的成果,但也因為學生每學期都能上傳課程學習成果、3年下來可上傳18份,而最終傳給欲申請大學科系的資料,每學系最多只能挑選3份送出,因此即使學生在高一時興趣還不明確,高二高三也還有機會累積有興趣科系的相關學習成果,「不一定是說盡快分流,但是儘早讓他們探索,」洪政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