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公布

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公布

大學招聯會31日公布「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從招聯會首頁連結,即可依學校及系別點選參閱,提供學生了解大學各校系參採學習歷程項目重點,及提供老師輔導學生適性修課的方向。

學習歷程資料等於備審資料「日常版」  二階甄試比過去更輕鬆

大學招聯會表示,111大學考招新制是大學選才首度連結高中育才,重視學生高中3年學習表現的「學習歷程資料」,可視為現行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備審資料的日常版」,記錄三年來的日常學習,著重於平時的累積,不是等到高三才回頭翻箱倒櫃找資料。因此,學生每學期結束後將資料上傳到「高級中學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高三下準備甄試時,得以從容地從資料庫中分別勾選給通過一階篩選的校系。

最新公佈的1,930個校系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分為「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三部分,學生可明白未來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校系甄試審查的重點與範圍。

「修課紀錄」採「領域」與「學群」認定 不擔心城鄉落差 無課可選

招聯會統計有參採「修課紀錄」的校系中,有八成五參採「部定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其中以語文領域(國+英)最多,八成三參採「校訂必修與多元選修課程對應學群」,以資訊、管理最多,參採學業總成績的則是八成二。

「修課紀錄」採「領域」與「學群」認定,不是「科目」,通常一門選修課都會橫跨多個「學群」或「領域」,所以偏鄉學生不必擔心師資、開課不足、無課可選的問題,只要選擇自己有興趣且能對應該學系所需領域的課程即可。大學也可以看見一所高中所開的全部選修課程是多或是少,從而了解該校學生的學習機會與限制,以及相應的表現,弱勢學區的學生無需擔心。 

「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有上限   不用每項「做好做滿」 關鍵字「擇優」

大學看重的是學生的潛能和態度,「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是由學生上傳給大學校系,並不需要多多益善。學生在高中三年共累積了18件經教師認證的「課程學習成果」,大學校系最多參採三件。各校系所列的項目都是範圍,不是必要條件或最低標準,有八成三校系參採,且以「書面報告」最多占了七成二,如果「課程學習成果」的範圍列了3項,學生只有其中部分項目也沒有關係,選擇自己最優秀滿意或最能凸顯個人特質與學系關聯的資料上傳是重點,不需要追求數量面面俱到。

至於三年累積三十件的「多元表現」如同「課程學習成果」,所列的項目不是必要條件或最低標準,鼓勵學生把自己最有信心、與學系最為相關的「擇優」上傳。其中「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效」列為校系必選項目,凸顯新課綱著重學生在高中三年參加學校課外活動的心得,以及要求學生向學校提自主學習計畫可以被大學看到個人的特質。外界擔心的師長代寫的問題,其實很容易被大學看出來,或是在甄試時檢視出來,反而不好,招聯會勸告學生與家長不要取巧冒險。

校外的「多元表現」 或是「幹部經驗」   參採校系都不到兩成

「多元表現」除必選填項目外,參採最多的是社團活動經驗、特殊優良表現證明及競賽表現。至於,有坊間業者強調,要多參加校外競賽活動,或是額外付費的特殊準備,只有不到一成三需要「非修課紀錄成果作品」;另外,「幹部經驗」也不到一成五,「社會服務經驗」只有一成八,不用為了學習歷程而勉強自己去當幹部或志工。不過,有超過三分之一要有社團活動經驗,顯示學生在校期間要多參與社團活動,也能拓展課堂之外的視野。

「草案」不是定案  還要收集各方意見

調查公布的基準為108個人申請招生系組,未來可能因系組的新增、更名等有所調整,以簡章公告為準。提醒您目前公布的「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是希望幫助今年適用的高一新生,先明白未來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甄試校系審查的重點與範圍,此外也希望蒐集各界的意見。因此9月16日至30日期間,將會在網站上開放各界反映意見,並行文各高中收集對於各校系所參採內容回饋意見,10月彙整後提供給大學校系並研議是否調整,11月底將在招聯會網站公布定案內容,明年4月則公告細節內容,包含校系是否使用數A、數B或不使用學測數學,參採的「學習歷程自述」是否需準備自傳或讀書計畫等內容,以及大學校系自訂的「其他」內容,如術科校系要繳交的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