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中正高工建築科主任楊松翰: 自詡永遠走在「努力及格」路上的老師

楊松翰與學生合影

小小的手,五根指頭,搞不定手中那支細長的筆,要說學習挫折,小時候,楊松翰連握筆都有困難,還好,他的老師不放棄,耐心、溫柔且堅定的態度,讓小小的他感受到巨大的溫暖與鼓舞。這是楊松翰人生中第一位老師——母親,也是楊松翰從師之路的典範。

結束北漂,迴游向南

曾經連筆都握不好的孩子,後來成了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生,為了自我探索,他不斷穿梭於各種知識領域,也選修教育學程;然而,認真的修完學分、踏入實習門檻,進入教育現場後才發現,因缺乏班級經營實戰經驗,缺少技職學校最需要的各種專業技術實力,使他深感匱乏,認為自己並不「夠格」成為老師,於是,滿懷的教育熱忱頓時化為一聲嘆息,他說「我不能誤人子弟」。

楊松翰的教職生涯,說放棄就放棄了,不過,命運可不打算放棄他。6年後,母親的一場大病,使他斷然放棄赴美攻讀PhD的念頭,結束北部漂浪生涯,回到故鄉高雄,預備重啟另一場旅程。但他不知道,新旅程的主題,仍然是老師。

回到南部,除了陪伴照料母親,還需要一份穩定的收入支撐,偶然的機緣下,楊松翰參加教師甄試,意外考取後分發至臺南白河商工擔任土木科教師。「收到錄取通知時才突然想起,完蛋了,覺得自己不夠格的陰影又回來了。」而這回,他再也不能逃避,只能硬著頭皮把不足之處填滿,讓自己「夠格」。

熱愛學習,何處不老師?

每天跟家長連絡完,他不斷加班,學習班級經營與最新工法,一面授課,一面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研習。曾因成績不好而極受挫折的畢業生朱芸霈說:「松翰老師非常熱愛學習他所不會的事物,就算我是學生他是老師,也會跟我學習他所不會的技能,這讓我非常感動。」楊松翰笑說,身為老師,可以時時學習、處處請益,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讓你學東西又給你薪水,多麼好的工作啊!」

他引日常老和尚的名言:「教育是人類升沉的樞紐,而老師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在他生命中曾遇到許多好老師,如高師大附中生物老師蕭淑娟以及國文老師劉嘉雄,他們在「少一分打一下」的年代裡,勇敢擺脫僵化的體制,以活潑開明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他們用熱情與愛影響了下一代對於教育的看法,當然也改變了我對教育的想像。」

然而,影響他最深的仍是母親。雖然陪伴不久後母親便往生,但每當教學不如意時,母親低眉淺笑教導孩子握筆的畫面,便從記憶中躍然而生,提醒他以忍耐、溫柔與堅定的態度,面對每一位不同的孩子。

他了解,技職高中的孩子有許多曾經歷了學習挫折甚至傷害,也許,正是因為在他們的生命中,缺少了這麼一位對愛不放棄的老師,以致於怎麼也學不會。「如果我能夠在他們受挫的生命中,扮演起這樣的角色,這是我的榮幸呀!」

楊松翰希望能夠在學生的生命中,扮演愛不放棄的角色

貼近學生生活,以洗衣粉自居

10年教師生涯,使他逐漸領悟,若學習迷思像油汙、知識真理如淨水,則老師就像是洗衣粉,必須一端親油、一端親水,真實融入學生生活,理解同學們的學習困難,以及對人事物的看法;同時,更要持守真理,才可順著學生思路邏輯,適時將錯誤與扭曲的價值觀導正,「找出問題、給予解答,將錯誤導正,老師就是介面活性劑啊!這不就是我們存在的價值嗎?」

即使如此,楊松翰仍然覺得自己並非「夠格」的老師,他持續推動高雄市與日本的技職海外實習、成為高雄市首批勞動權益與法規師資、也一直協助推動新課綱,但當學校推薦他參加師鐸獎甄選時,他只給自己60分,甚至內心默默祈禱:「可以的話,不要得獎比較好….」即使,常見他在校園裡挑燈夜戰;即使只要學生需要,他會拋下假期到校輔導;即使他不斷引進業界資源、活化教學,他還是說:「其實我真的在『努力及格』的路上而已,技職教育中有更多更多的好老師,值得被大家看到。」

喜歡學、樂意給,這樣的他,仍熱切期許著:「希望有一天,我能做到許多師長的百分之一,充滿對專業學科的熱愛,並且能夠讓學生帶著感動離開教室….」,楊松翰會有承認自己已經夠格的那一天嗎?或許永遠不會,這一條學習之路,他選擇永遠在路上。

楊松翰老師與嚴長壽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