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馬光國中老師陳毓婷 結合眾力,一同擦亮偏鄉未來

雲林縣馬光國中老師陳毓婷 結合眾力,一同擦亮偏鄉未來

這個地方,偏遠到連在地人也不知道。17年前,陳毓婷來馬光國中報到時,光從雲林市區開車到馬光,就花了兩個多小時,沿路除了田,還是田,路上人煙稀少,連稍微高一點的建築物也找不到。「怎麼這麼鄉下?」爸媽感到擔憂,提議:「明年再考教甄,趕緊離開這裡吧!」

以教育,改變世襲的貧弱

還沒報到就想離開,是陳毓婷與馬光的第一次接觸;但急著逃走的心情,過沒幾個月就翻篇了,「這裡的居民友善親切,學生純樸、有禮貌,我很喜歡,」她看見這裡的珍貴,把她留下來的是人;「但是,在這裡,無論大人小孩,大多對自己沒有期許,對未來沒有期望,我想改變這個惡性循環。」使她充滿教育使命的,也是人。

在馬光國中這樣的偏鄉小校,一個班級中,單親、隔代教養、低收入的比例驚人,孩子和大人一樣,沒錢、沒選擇、沒未來,自然也沒期待、沒夢想,而陳毓婷卻決定留下來,想辦法解決她所看見的問題,以一個老師微薄的力量。

陳毓婷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未開發的原礦,獨一無二的珍寶,升學固然重要,但找出孩子最適合的道路,適性揚才更為重要,「如果人生只有升學這一條路,那對於不愛唸書或不會唸書的孩子來說,根本沒有希望與期待可言;因此,老師必須幫助孩子,發掘亮點,活出自我價值,未來才會充滿期待。」

兼任行政工作時,她發現,社會上其實存在許多資源,如,各種基金會、馬光國中所成立的仁愛基金等等,老師可以幫助低收學生申請,獲得資源補助;也可透過申請戶外活動教育經費,讓孩子有機會走到校外,參加各種活動、各項競賽,去接受外界刺激,使眼界提升。

雲林縣馬光國中老師陳毓婷

結眾力,共同關愛孩子

當然啦,有時做老師的也會看不下去,自掏腰包,買書本、買文具,或義務提供課後輔導、假日輔導,補足孩子學習上的需求。當陳毓婷瞭解到,社會上幫助貧弱學生的資源與管道如此豐富時,就算老師的力量單薄,也頓時變得強而有力了。

陳毓婷更結合校內其他老師的力量,透過教育部藝文深耕經費挹注,成立口琴社、管樂社、國樂社,再加上閱讀班、木球社、桌球社等等,藉由多元社團,提供多元體驗,協助孩子發掘自我;再連結家長的力量,邀請家長職人入班分享生涯規劃與職場心得,一方面幫助孩子認識社會上各種工作,提供升學時科系選擇的參考,另方面,讓孩子更了解父母的工作,父母更看重自己的職業,促進親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集聚各種力量,一起關愛孩子,再加上時間的力量,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陳毓婷說,過去,不愛唸書的學生,畢業後大多只能就讀學費昂貴的私立職校,但低收的背景,致使繳交學費困難而被迫中輟的情形不斷發生,許多中輟生也因此誤入歧途;但經過長達10多年努力,如今已全然改變。

不但畢業生可全數考進公立高職,全數順利畢業,畢業後更有高達8成學生考取科技大學,繼續學業,「因為眼界打開了,學業成績提升了,孩子們對未來開始有了期待,他們知道,自己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

雲林縣馬光國中學生

傳遞愛,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有一年,開學報到時一名渾身臭氣的孩子,牽動了陳毓婷的關注,「單親、低收入戶、有學習障礙、時常被喝酒父親家暴,這個孩子全身臭味,人際關係自然也差。」這時,只有一個人願意走進他。

陳毓婷為他張羅了一套乾淨的制服,買了盒洗衣粉,親自教他如何洗衣,如何保持個人衛生;並且與他一起吃飯、一同聊天,教他怎麼吃飯才不會弄得狼狽;這樣還不夠,還要結合同儕的力量,一起關心他。

「我從班上篩選一位小天使,和他做朋友,找他聊天,關心他,督促作業,然後發現,逐漸有更多同學願意走近他,與他做朋友。」漸漸地,他的人際關係改變了,他也開始懂得關心同學,主動提供協助,同學們則提出要幫他負擔費用的建議,好一同參加畢業旅行。

什麼是偏鄉?偏鄉或許就像一名沒有背景與資源、渾身散發臭氣的孩子,獨自走向未知的明天。如何改變這個孩子的生命結局?需要有一個人看見他的珍貴,願意走近他,並且結合更多力量,引進更多資源,一同點亮他的未來。於是,陳毓婷從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他們共同改寫了偏鄉孩子的生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