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老師孤立無援!臺師大教授林子斌:英文講得好 ≠ 能用英文教課

▲ 黃建賓攝

臺灣朝雙語國邁進,許多人聯想到新加坡經驗。曾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林子斌認為,臺灣要發展雙語教育,不可盲目移植國外經驗,應發展出適合臺灣自己的教學模式,家庭與社會也需營造環境。

政院「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布後,許多中小學開始積極推動雙語課程。專長為教育政策、雙語教育,過去曾在新加坡任教的臺師大教育系教授林子斌,近來成為許多學校與局處諮詢的對象。雙語教育蓬勃開展之際,林子斌依自身教學經驗及到輔導學校的觀察,對臺灣雙語教育現況提出反思與提醒,以下為他的第一人稱口述整理:

提醒1:誤盲目移植國外經驗

我們參考外國,必須清楚他整個發展脈絡。

新加坡有其殖民背景,有群人用英文跟殖民母國溝通,這和臺灣在歷史脈絡上就不同。新加坡的「雙語」概念也與臺灣不同,臺灣整體環境國語為主,新加坡是多族群國家,英文是共通語言,不管新加坡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到哪都講英文,為了維繫各族群人的文化認同,另外的目標語才是母語。臺灣學校教育大部分時間用國語教,新加坡大部分用英語教,去參考新加坡這是很大盲點。

語言教學也跟一個人的認同有關。以前新加坡華人在家多講母語,現在蠻大比例在家也講英文,所以新加坡在2011年強力推國家教育,因為他們都講英文,國家認同薄弱。更改語言政策跟未來的認同有很大的關係,這些都要審慎思考。

臺灣目前的雙語教學模式如 EMI、EMI、CLIL 也都是國外來的。這些模式套在臺灣國中課堂,老師做得來嗎?學生吃得下嗎? 如果不行,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這樣套?臺灣這麼多研究者,我們為什麼不能發展臺灣自己的雙語模式?

不能丟一套國外的東西給老師,要老師自己去轉化操作。專家或局處扮演的角色,應該是看這些東西,也了解臺灣教學現場,轉化出一套東西帶著老師做做看,過程中還得要調整,不是說我們這些人轉化的東西臺灣人就可以用。

雙語是好事,只是你怎麼做?隨便套國外經驗、套個教學法,這是我最擔心的。

雙語一推下去蠻多學校會做, 有沒有想過老師的工作量?要給願意做雙語的學科老師跟英文老師多點時間共備,而且一定要有社群。老師英文講的好、跟能用英文教專業科目是兩件事,但我很怕校長或教育局處覺得兩者可以畫等號,丟給老師自己教,他會孤立無援。

提醒2:學科核心知識不能犧牲

臺灣英語教學現場,雙峰現象很嚴重。我20幾年前教書已經是這樣,相信現在更嚴重。

全英語教家政課,學生有沒有可能聽得懂?現場我們都已經聽到一些聲音。曾聽校長跟我講,對學科沒興趣的學生本來還蠻想來學校,可是一些他覺得有趣的科目,現在老師也開始用英文講,他又聽不懂了,那他為什麼要來學校?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這些學生?

國中學科難度增加,老師有沒有辦法全英文教學?我覺得很難,因為七年級學生從不同小學收上來,程度會很不一樣。

去年我參加研討會,新加坡講者介紹數學教育,我如坐針氈,好多聽不懂。"function" 在數學裡面是函數, 我沒辦法連結到那個概念。這也是國中會遇到的問題:每個學科都有他核心概念,這些詞要如何讓七八年級,英文程度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可以分得清楚?

教室裡,我跟老師說你就盡量用英文,但有些學科核心概念,你可以用中文跟學生解釋,而且要解釋到他聽得懂。以前數學老師教因式分解,用中文講, 我都搞不清楚了,今天做雙語又隔了一層語言的要求。不能因為你要增加英語學習環境,就犧牲掉他專業知識的習得。

提醒3:社會與家庭都需營造環境

要推雙語教育,不是只有在教室發生,整個學校都應該是雙語環境。

我跟校長、主任講,你們也要開口講英文,讓學生了解英文在學校裡是溝通工具之一。在朝會上跟學生打招呼, 中英文都用也是啊。就是告訴學生, 在這所學校講中文英文都可以, 隨時要用哪種語言可以,這樣是不是比較適性?

校長、行政跟老師,其實是學生學習的 role model。本國英文老師跟學科老師協同教學,童軍老師的英文可能吃螺絲、講錯,英文老師糾正 。老師可以告訴學生 ,你看、英文不是我母語,我可能講錯, 你們不用怕,應該像我這樣多講。 校長跟主任也可以做類似的事, 對我來說這才是臺灣推雙語要重視的。

公立國中要做雙語, 讓孩子知道英文不是考科、是溝通工具, 我覺得這雙語教育某種程度上就可以算達成他的目標。這不容易,需要環境。

真的要國民英文能力提升,學校教育只是一環,市政其他部分也要建置雙語環境,讓學生去到哪都接觸到中英兩個語言,才可能效果好一點,單靠學校,這個責任太沉重了。政府網站,雙語做好一點;坐捷運,反覆式的雙語廣播,這些就是環境。有沒有些節目學生一定得看,學生想看中文就中文、想聽英文就轉英文,覺得日常生活中2種語言交錯、非常 comfortable(自在), 這就是雙語教育想做的,不是嗎? 

家長希望學校把小孩的雙語教好,自己也要學習,就像雙語老師必須做專業成長才能用雙語教學。家長如果期待下一代英文要好,在家多少要給一點這種環境,偶爾跟他講幾句,即便爸媽講的不標準,但我跟你溝通敢講幾句英文,這就是家庭可以提供的環境。

提醒4:雙語教育,是否要是「必選」?

雙語在國中小推沒有不好,我覺得這些都是正面的,不管你說未來國際移動力、或是跟國際接軌,多會一種語言絕對是好事,尤其英文又如此強勢。教當然好,沒有太快太遲,只是我們準備好了沒? 要做、當然好啊,對學生也重要,但我要提出一個提醒,我到各地分享都會問:真的每個臺灣人的英文能力都要非常好嗎? 我覺得推雙語,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們都預設好像每個國民的語言能力都要很好。有些臺灣人終其一生不會用到多少英文,但有些人真的是要為了國際移動力,我們有沒有給學生適性選擇? 有沒有考慮要分級?雙語有可能做到適性分組嗎?

如果真的這樣做,譬如家政課有些人用比較簡單的英文上,有些用比較難的英文,這不太可能,學校課排不出來,老師也會瘋掉,但我要講的是,當我們推雙語時我們有沒有思考,是不是每個人英文能力都要那麼好,都要接受雙語教育?現在好像不是這樣,一刀切,沒有選擇。

如果不是每個人未來英文都要那麼好,我們有沒有可能學校裡不是整個年級來做,是有些班級,家長想學生想,就來雙語班。我覺得雙語在臺灣應該是個選擇沒有錯,但有沒有需要是必選?是值得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