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宜昌國中校長陳玉明 逐夢校長,為孩子築夢

花蓮縣宜昌國中陳玉明校長努力為孩子築夢

「做老師」是許多人年幼時的夢想,但少有人將這份夢想一股氣堅持15年,不斷考試、不斷挫敗,卻從不放棄。

那年,陳玉明國中二年級,班上來了一位英文老師,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他的學歷,政大教育系,剎那間,狹小黑板因這五個字閃耀光芒,如咒語般刻進了陳玉明的心,「做老師」成為他人生中第一份夢想,也是唯一的夢想。

多次挫敗,還是要當老師

受老師鼓勵,國中畢業後,陳玉明滿懷壯志報考師專,沒上,只好暫時擱置夢想,改讀高中;高中讀了一年,再考,又沒上;大學聯考,所有的志願填滿了師範院校,仍然沒上。「人生沒希望了」,陳玉明心灰意冷,進入大學就讀中文系。

以為陳玉明從此絕口不提,將夢想束諸高閣嗎?「課餘我會窩在圖書館裡自修教育,或到政大旁聽教育系課程⋯⋯」,心心念念,還是要做老師。

唯一暫時不那麼「老師」的工作,是當兵退伍後,為了挑戰自我,短暫擔任1年的職能復健員;還有回到家鄉花蓮,做了7天記者,然後,他就憑藉試用教師的聘用機會,於花蓮私立高職中學任教,每天7點出門,夜晚11點回家,日、夜校都得教,「學生人數太少時,還得負責招生、打掃廁所呢!」實在不太「老師」的工作,對於陳玉明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自我磨練。

民國84年,陳玉明永遠記得這一年,因為他終於通過臺東縣國中國文科老師甄試,成為公立學校正式任用的教師。那一年,他已31歲。

校長的發現之旅

「教育、當老師,從來沒離開過我的腦海。」腦海中的夢想,陳玉明已成功實現,然而故事還沒完。從擔任國中老師開始,陳玉明即充分展現他於教職與行政工作中的才能,甚至參與籌辦花蓮縣立體育實驗高中,100天之內迅速成立;歷經了老師、教導主任各種歷練後,陳玉明決定朝校長之路邁進。

民國94年,對陳玉明是極為特殊的一年。他參加校長甄試錄取後,被借調花蓮縣政府教育處學管科,主要承辦友善校園業務,負責推動兒少保護、性別平等教育等工作;而在接觸兒少法業務後,他發現一個叫人心痛的現實,「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個,許多孩子的世界與你我截然不同,這些在黑暗裡的孩子,需要我們的協助。」

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將孩子的世界染黑,孩子們必須在痛苦的人生遭遇中,努力尋找活下來的意義;陳玉明心痛於一個又一個破碎的幼小生命,他們的遭遇,改變了陳玉明。

「以前的我不服輸,想要教書,想證明我也可以當老師,如今回望過往,那只是一份虛榮。」從那一年開始,陳玉明的生命追求,默默的從自己身上挪開了,他看到不同孩子有不同面向,不同需要,而老師,不應只會教書,更要看到孩子的需要,努力幫助他們活出精彩人生。

為一座廢棄荷花池,鬆土灌溉

於玉東國中擔任校長時,陳玉明看到孩子上課時總是兩眼渙散,無心於課業;「孩子不愛唸書,但老師一定可以為他們創造亮點!」於是,他籌辦木工技藝專班,讓孩子發現自我,展現才能。

「刨削木作的過程中,你會看到學生認真專注的眼神,和教室裡的他們完全不同。」陳玉明甚至為學生募款籌辦作品展覽,以鼓勵孩子不斷創作。經過接續2任校長傳承,學生的參展作品甚至遠征臺北華山,每展出都是秒殺。

他說,學校裡有座廢棄的荷花池,他將池塘整頓後改種起睡蓮,卻驚訝的發現,經過鬆土、灌溉,那些長久深埋於乾枯土壤中的荷花種子,依然生命強韌的爭先冒出頭來,活給你看。「許多技職學校的孩子,就像這廢棄池中的荷花,需要的是機會,是展現自我的舞臺!」

之後,無論陳玉明去到哪,調任化仁國中,兼任中途學校水璉分校校長,擔任縣政府教育處處長,或者5年前來到宜昌國中,陳玉明皆一本初衷,看見每一個孩子的內在需求;他更不忘提醒老師:「別只看孩子的缺點,你會很容易沮喪;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及需要,努力成就每一個孩子,才是教育的目的。」

曾獲師鐸獎肯定,陳玉明,這一位曾為「老師」二字,苦苦追尋15年的逐夢者,如今成了為孩子搭建舞臺的築夢工人,他的夢想,因孩子而偉大。

陳玉明認為,許多技職學校的孩子需要的是機會,是展現自我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