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與學 給我的啟發:食農科技PBL推動模式- 幸福農場,讓種子成為累累果實與燦爛花海

「體會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插秧詩  唐布袋和尚

   教育初衷是要引出孩子的能力,教育目的是要挖掘潛能,是要探索生活中豐富的色彩。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教育部中小學行動學習已推行8年,校園逐漸改變了教與學的型態,讓教師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轉成更多元的方式來讓學生學習更寬廣與深入,帶動許多原本學習興趣低落的孩子變成樂意且主動參與課程,並了解到:平板並非只能用來玩遊戲,更可以用來學習!

   可嘗試申請教育部數位學習深耕計畫,進行食農科技PBL研究,爭取教育部補助,將幸福農場的一半加蓋成溫室,以避免因為氣候變化多端,造成作物收成不好,造成孩子很大的挫折;食農科技推動模式使得偏鄉孩子也能透過新形態的學習策略來提升學習深度與樂趣,百人以下的偏遠學校可將將行動學習融入在學科領域及專題式學習上,提升學習的樂趣與成效,引入溫度、濕度、自動噴灑、物聯網等新興科技,豐富孩子們的學習,如利用高架盆栽方式,結合自動灑水創意栽種有機草莓。了解從種子到餐桌的食安教育。

   以中年級「農作物有藝思」課程為例,孩子在察覺家鄉小農的農作物滯銷問題後,開始思考如何以實際行動來改善家鄉產業的困境。

STEP1-自然與生活科技文本閱讀要訣

(1)概覽全文

  1. 單元標題
  2. 活動標題
  3. 次標題

(2)逐頁分段閱讀

  1. 讀到頓號:將「、」前後語詞用紅筆圈起來。
  2. 看到紅色字:多看3次。
  3. 看到問號:把問題想一想。

(3)發現問題:做記號,上課提問

STEP2-小農夫日記-自行設計表格,了解農作物種植生長過程並一一紀錄

   我們種下了第一顆種子,在大家照顧下,我們滿心歡喜地看著農作物發芽,長出葉子,更希望農作物能繼續長高、長大,開花,結果實,農作物有任何的變化,都可以隨時和大家分享喔!加油了!

小農夫日記-自行設計表格

   孩子對自己辛苦工作的園地,充滿愛心和關懷……如小晴一吃完午餐,迫不急待地說:「老師,現在太陽好大,我要去幫我的田園澆水囉!」,娟娟老師:「等等,你有這份善良的心很好,但是這樣的照顧,反而會傷了它!」,小晴緊張地說:「怎麼了!怎麼會傷了它呢?」,娟娟老師:「幫植物澆水的時機,不要選擇天氣很熱的中午,因為這時太陽已經將植物和土壤都曬得很燙,如果把水澆到熱熱的土上,就好像是澆熱水,這樣容易使植物的根被熱水燙傷受損,基本早上、下午各澆一次,若濕氣太重,就可以不澆水」小晴感激的說:「老師,謝謝您的提醒,差點,我就傷了我剛發芽的小幼苗。」唯有親手撫育,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小農夫;驗證辣椒水的功效確實能夠驅蟲,減少蔬菜遭到菜蟲的破壞;辛苦地處理紅蔥頭才賺得一小時14元的工錢,唯有親手賺錢,才能珍惜身邊的一縷一物;家中做有機農場的孩子,在遊客走後,會將遊客沒吃完還在桌上的樹葡萄,洗一洗再拿起來吃,唯有做過農夫的工作,才能明明白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STEP3-訪問果農數位記錄與線上查找資料等方式蒐集相關資訊

STEP4-展開小組討論,共同擬訂可行策略

   配合公所扶植在地小農活動,提供校地進行小農教育、農村小旅行、小農食材創意經營,接著實際進行農作物創意料理與文創貼圖推廣等行動,透過網路平台(志工支援如農會家政班、社區媽媽…等人力與技術交流分享)、假日市集活動,農作物節擺攤及公益行動競賽等方式進行在地農產品行銷與推廣,最後在行動後的反思與各界回饋中進行評量修正,進而辦理相關樂齡活動,持續良善的公益循環並進行跨界合作,從珍惜食物開始,慢慢地認識故鄉產業,使食農成為滋養與深厚學童生命經驗的沃土,也變成一座「幸福農場」!

   今年為教育部行動學習推動計畫最後一年,未來將以這8年累積的能量,繼續推動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的計畫,用科技扎根學力,用資訊帶起素養的教學。

  《陋室銘》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教師應期許自己是教育園丁,竭力的了解孩子生命需求,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尊重他們的家庭,例如在母親節準備火鶴與蝴蝶蘭,取其花語「蕙質蘭心、媽媽乎好(台語音如火鶴),我愛您(520),送給偉大的母親們!成為學生的「重要他人」,而那些等待種子萌芽的苦澀日子,在悉心呵護下,頓時開出了漫山遍野燦爛的花海,每個孩子如盛開花朵,綻放出芬芳四溢的香氣,緩緩散播人間,這就是種子的能量!

>>【數位教與學 給我的啟發】熱烈徵件中,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