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臺灣是海不是島,孩子需要航行的勇氣

過去10年改變很快,未來10年,我們的孩子需要更快。──簡立峰

看到看不懂的名詞、想不起來的電影名稱,只要在 Google 輸入關鍵字,馬上能找到解答。這一代的孩子無法想像,以前要查一個字的意思,我們可能要翻好幾本字典才能找到滿意的答案。這一代的孩子是數位原住民,他們要如何因應更快速轉動的時代?臺灣日益低落的出生人口、普及的高等教育,是優勢或是挑戰?

Google 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過去是中研院的科學家,也是臺灣 Google 第一名員工。他在親子天下9月25日舉辦的2019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上,從他在數位領域多年工作經驗出發,對於這個世代的孩子如何面對未來,他分享了給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以下為演講全文整理:

-------------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討論教育的活動,想先告訴大家,臺灣已經是 Google 在全球第三大的研究基地,也是亞洲最大的,有將近三千人在臺灣 Google,每個人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一開始之前,想要讓大家對臺灣的教育有信心。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教育基礎,就沒有這麼多重要、優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參與、影響世界的發展。

上大學最重要嗎?Google 內部的答案是:不一定

我個人的工作其實非常幸運,可以說是參與科技的菁英教育。我是臺灣 Google 第一位員工,在那之前,我在中央研究院跟臺灣最頂尖的科學家一起做了13年研究,這期間有5年的時間在臺灣大學任教,我有4年在北京協助成立微軟研究院,跟中國約一千位最頂尖、所謂天才的人共事,同事有12歲進大學,甚至12歲就拿到博士學位。

這些經驗之後,我現在跟來自全世界可能最聰明的孩子在 Google 環境裡頭,然而,在 Google 很多時候並不是太看重學歷,比如說,做 Android 手機的最高階主管,他就是高中畢業而已。而我的老闆,就是當年設計 Linux 那個人,他沒有進大學。並不是說大學教育不重要,而是這些人在小小年紀的時候,他們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他們有環境、有能力去學習,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弄錯!能不進大學的人必須要有這些條件,是非常少的。

在臺灣現在可以念大學約75%以上,美國大概是一半,而在德國只有約10%上下,這是教育方式的不同,因為德國更重視技職式的教育。臺灣大學就學率從30%至70%的翻轉,是臺灣的資產,當然也是挑戰。

數位價值超越實體,要用不同眼光看世界

如果要講未來10年的人才,可以先看10年前,差不多是11、12年前孩子開始有了手機,包括我們在座的各位,所有人的頭都低下去了,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這麼容易低頭。(笑)

過去10年在科技界,最重要的一句話是「軟體併吞了全世界。」過去10年裡,大部分的產業都被翻轉,比如說,我們把零售通路變成了數位的零售通路;我們把各種音樂,變成了數位音樂;人才的招聘,可能靠領英(LinkedIn,為職場人士的履歷、社群網站,英文為主)就可以了。臺灣的人才很少有領英的個人頁面,所以我們被國際上看到的機會很少,這也是個大問題。

但是最驚人的改變,可以用 Airbnb 為例。Airbnb 是一個旅遊網站,它提供了各種地方的民宿資訊,可是最重要的,他的市值估計超過在全世界所有漂亮地方都擁有七星級飯店的 Grand hyatt(君悅酒店集團),一個數位的資產竟然是高過實體資產價值,這是怎麼一回事?

最重要的是科技改變了世界,就像從臺灣觀點,你會覺得非洲很遠、很多地方還在發展中,可是最近很多國際上的科學展的得獎者都是非洲小孩,所以,不能再用傳統概念去看待它。就像很多高速發展的東南亞、南亞國家,每3年要用不同的眼光重看一次,但是很多的國家,包括歐洲的國家、包括亞洲比較有歷史的國家,卻是30年檢視一次即可。

數位原住民需要快上加快

我們的過去這10年,孩子的樣態長什麼樣?他們是 Digital Native(數位原住民)。我們在座大多是數位移民,跟「他們」的看法上有什麼不一樣?數位原住民的孩子是多工的,你跟他講話,他不看你,他看他的手機、他的電腦,因為他同時跟5個人在 chat(聊天),他以後會同時跟50個人同時 chat,手指頭愈來愈快,張開嘴巴講話的意願愈來愈低。他們只要不能上網,就完全沒有了生氣,他們一旦上網就產生了能力,因為他們強調的是合作(collaboration),不是一個人出風頭。

他們人生很重要的點是 for fun(有趣),因為數位的環境,他隨時能夠融入他喜歡的世界裡,那跟我們很多的數位移民不一樣,為什麼?因為你大多數的時間都很無聊,可是在數位裡面,大多時間都非常有趣!

在一個數位時代面對孩子的轉變,如果你是家長、是數位移民,你要重新認識數位的原住民,因為我們對他們的認識還不夠多。你會跟他講說「這樣不對!」,其實是錯的,他們的手指頭在數位的環境裡頭移動得愈快,眼睛掃瞄得愈快,他同時可以工作的速度愈快,他是未來的倖存者。他如果愈緩慢,你叫他「停下來多想想」,未必是一個成功者。

為什麼?因為世界改變了。什麼樣的改變?我們想像一下未來10年後的人才,其實我不會知道,但是我有前面20年的經驗看到臺灣的改變、中國的改變和美國的變化,所以我可以大膽講說,未來10年的變化比我們過去更快。快到什麼樣子呢,你的孩子不會長出第十一根手指頭,但是他需要更快。

除了快之外,孩子要有移動的能力

為什麼?從 AI 的發展來看,其實是數位化發展的一個環節,從所謂雲端、無線,一直到今天的 AI,它其實是同一件事情的延續,只是到了 AI 的時候,因為 AlphaGo 贏了世界圍棋冠軍,我們注意到「這個不一樣!」

其實在任何時代,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要和人家不一樣,就像這張圖,一個海洋上的小島,十之八九的人都說看到了島,島上有顆樹,這就是臺灣人,因為我們活在一個島上,這個島是大還是小,其實都不重要,你要看的是海洋。圖裡面最大的面積是天空跟海洋,島是最小的。如果你有不一樣的思維,你能夠去看到,就會有很不一樣的命運。

臺灣所處的位置,是現在世界上進步最快速的地方,但是你不能期待一個這樣的島,每天日子過得這麼好。如果你像郭臺銘先生一樣,跟著時勢走,他是臺灣首富;但是如果你一直留在臺灣,也不錯,你有很好十年光景,但已經過了。

如果你去看一下你的鄰居的人口數,在網路是數人頭的時代,所有上網人數多的國家,未來都是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都是人才最多的國家,也是吸納最多人過去的國家。如果你小孩能夠懂得移動,這移動不一定是腳要走動,而是腦要跟著動、眼睛要跟著動,因為你在一個很好的地方。

這個好的地方在哪裡?只要你能講中文,你可以接觸到世界上14億人口;如果你敢講一點點英文,你幾乎可以接觸到全部的人口。中文加英文,這是臺灣的優勢,這個優勢裡頭,你還需要突破幾件事情。

我們的下一代孩子,最重要的地方是培養出興趣,因為知識隨時都可以取得,重點是有了興趣後融入成為自己的知識。另外,在他所處的時代裡頭,他需要合作的能力,不是靠一個人成就自己,他要靠能夠運用一個組織、運用一群人,這是下一代需要的能力。但是最重要,不管你的孩子是在臺灣受教育,是在中國、或者是美國,他們都需要面對一個變動的環境。

就像臺灣的觀光客愈來愈多,臺灣很高興,可是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觀光客都愈來愈多,是因為人口開始移動。這樣的移動,連臺灣也要去預料自己的孩子也要移動,舉例來說,今年去日本拿到工作簽證最多的國家是來自臺灣。

10年前出生的臺灣小孩,只有15萬(編按:據內政部統計,2009年出生人口約19.1萬,2018年為18.2萬人);我出生那年的孩子是45萬個,未來10年後小孩人數會非常少,而同年中國大陸出現了1,600萬個小孩。所以每個小孩都得當寶,跟歐洲很多國家,800萬人口國家、600萬人口國家一樣,5萬個小孩、3萬個小孩,每一個都是寶,每個孩子都需要有未來的發展。

臺灣孩子缺乏「勇敢」

不管科技怎麼變,其實答案都一樣,特別對臺灣,你的小孩要有航行的能力,那這個航行包括臺灣所最欠缺的教育裡頭,叫「勇敢」。這個勇敢是什麼?我想用這個來當結尾,在我們成長的教育過程裡,臺灣爸媽最喜歡講「不要、不要、不要」,我們聽了一輩子。

有個小水溝在那邊,「不要過去。」之後他人生遇到更大一個水溝,一樣「不要過去。」一輩子都不要過去,所以我們把臺灣當「島」了。臺灣不是島,臺灣應該是海洋,海洋最重要的價值是「出去」,因為太平洋沒有加蓋,所以我們應該要鼓勵孩子。你應該要站在小水溝的對面,要他「勇敢一點,跨過來,不用害怕!」我相信家長自己先不怕,我們才能跟孩子一起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