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學藝術 美感就在生活中

「生活中很多東西平常被我們視而不見,原來都有美存在。」「只要認真觀察,可發現好多有趣、美好的事。」

新北市竹圍高中國中部參與教育部推動的「中等學校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在數學和家政科融入美感教育,教師教導學生從食物擺盤及自製飯糰中學習色彩與營養的關係;或是從拍照學黃金比例。透過生活化學習,學生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美。」

竹圍高中國中部視覺藝術教師張綺真表示,實驗課程設計原則以青少年文化中,學生常接觸的事物為主,希望透過實作,讓學生更有體會。其中,家政課是和家政教師李枚合作,把色彩學融入食材營養及食物擺盤,因為有不少學生有體重過輕或過問題,課程搭配學生喜愛的動漫元素、日本卡通便當及韓國五行飯等圖片,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飯糰;並在美術課時,讓學生用粉彩紙、色紙等剪貼出各式菜餚擺盤。

學生運用海苔、火腿片、起司片及薑汁等,把白飯染色並做出各種造型,有人做成皮卡丘飯糰,也有學生把油飯做成動漫美少女。張綺真說,學生得知日本媽媽做卡通便當,是希望孩子透過美麗又有創意的擺盤把便當吃光光,學習到食物的色香味可以讓人用餐愉悅,也認識食材裡,有豐富的顏色和營養的關係。

竹圍高中國中部還把美感教育融入數學課,則和數學教師蘇德芳合作,利用學生喜愛用手機拍照的元素,教導學生從攝影中學習黃金比例。數學課時,教師先帶領學生認識黃金比例,並從最美的長方形算出比例,再從生活中汽車商標、蒙娜麗莎名畫等找出黃金比例,還舉辦小小選美大賽,選讓學生計算自己身高數值,選出最接近黃金比例的學生。

學生用透明片畫井字構圖,並自製黃金分割觀景窗貼在手機上拍照,學習如何拍出符合黃金比例的照片。有學生上完課後說:「今天才知道人類眼睛符合美的事物,很多都具有黃金比例。」「生活中看似簡單的標章就是完美比例,這樣的數學課真有趣。」「黃金比例很神奇,它是最美的比例,如果能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一定很厲害。」

張綺真說,很多青少年對生活常常無感,覺得無聊,經過課程後,學生不但上課討論熱烈,也學會細細觀察、體驗周遭生活,美感素養不知不覺就融入生活中。

教育部103年起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辦理「中等學校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協同臺北市立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與全國共有十所國、高中教師團隊,開發以藝術為核心的跨領域美感課程,活化學科教學,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藝術與美感。

各校課程各有特色,除了竹圍是把美感融入家政及數學;還有教師帶著學生創作台灣地圖,用雙手拼貼台灣之美;有學校則是走入社區,師生共同繪製社區專屬繪本。

像是:彰化縣和群國中的跨領域美感課程融入七年級的地理教學,教師以「臺灣的位置與範圍」、「臺灣的區域特色」內容做為「地圖」教學重點,視覺藝術老師帶領學生用各式布料拼貼創意地圖,學生創作地圖過程要思考、探索各縣市特色,並用不同的樣式及質感素材呈現縣市的自然與人物風情,每個學生做出來的地圖都不一樣,有學生說,雖然沒去過某縣市,但在創作地圖過程中,激盪出特殊情感,希望有一天能親自探訪。

澎湖縣澎南國中結合視覺藝術及國文教學,師生實地探訪收集社區故事,創作「骰子繪本」。和一般繪本不一樣的是,在骰子的每一面,必須以精簡的文字和豐富的圖案,呈現社區獨特風貌及故事,對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學生的作品也讓人驚艷。

「要推動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教師增能很重要。」張綺真表示,透過增能,才能讓各領域教師具備美感素養,並透過共同備課、討論,讓課程能回歸學科本質,並能從中有效地評量學生學習成效。

各校的教學成果已上傳「中等學校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網站上傳提供教師教學參考,網址:http://www.multi-aes.com.tw/art/

竹圍高中國中部學生學習如何擺盤。圖片提供:竹圍高中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