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師培:想讓老師經歷未知,找到渴望

▲實推中心團隊積極蒐集使用者意見,去年11月也到全人舉辦的民主教育工作坊開了一場workshop,吸引許多家長參加。許家齊攝

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推出「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創造了一個新的師資培育型態,報名者不限背景與年紀,重要的是對實驗教育有熱忱。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公辦和民辦的實驗學校快速成長,這麼多不ㄧ樣的學校開張,但是師資在哪裡?

教育部委託成立的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簡稱「實推中心」)今年二月推出「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創造了一條嶄新的學習途徑。報名者不限教育系相關背景,也不限制年齡,學生、社會人士、自學生的家長、老師⋯⋯都可以報名,重要的是對實驗教育有熱情。

培育課程主要分為三個模式:「基礎通識」讓學員認識實驗教育的概念、藉此思考自身教育觀;「組課共學」由學員自主找有相同興趣的同學,自行設定主題與學習方式;「場域實習」是實戰演練、做中學,前往實驗教育環境實習。

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是臺灣第一個通識性實驗教育人才培育計畫,也是第一個由公部門(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補助的實驗教育師資培育計畫。實推中心計畫主持人、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表示,這個計畫要做的是通才培育,激發學員對教育的熱情。

通識的課程設計,圍繞著對於「人」的關心。實推中心專任助理徐凡甘就表示,自己想上計畫中的基礎通識課,原因便是出自於對生命、對生而為人的好奇,他說:「我也想知道,我自己的生命會遇到什麼課題、怎麼跟別人產生對話,也很想了解,這個世界這麼多元,怎麼去保有每個人的差異性?」不只是教育工作者,各個領域的人都可能對這樣的議題感興趣。

今年春節,實推中心將培育計畫的報名資訊在臉書上釋出後,就引起很多人關注與分享,像是對實驗教育有興趣的大學生、想投入機構與團體自學的人、帶親子共學的家長,也有人分享給當老師的朋友。

鄭同僚形容,這個培育計畫就像鼓勵學員去製作一艘船,但中心的工作並非帶學員到森林裡砍樹備料,而是讓他們嚮往大海,於是自己想辦法造船,「我們是要他嚮往大海、嚮往成為一個實驗教育工作者。」鄭同僚說。

實驗教育師資培育需求強烈

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源自於越來越強烈的實驗教育師資需求。這個培育計畫延續2017年教育部委託鄭同僚執行的「臺灣實驗教育師資培育研究計畫」,目的是了解實驗教育現場的師資需求,並提供適合臺灣發展之實驗教育師資培育的機制等。

在研究團隊與全臺多種型態的實驗教育單位、地方教育局官員、教師團體代表與師培單位等的數場訪談發現,小規模實驗教育團體的師資有招募不易、教育訓練成本高等問題;公立學校轉型的實驗學校,則面臨師資再增能、傳統師培出身的師資難為實驗教育場域所用等挑戰。

傳統師培體系也很難立即的回應實驗教育師資需求。熟悉師培系統的鄭同僚指出,傳統師培體系要做任何一個調整,就得進入程序、開會討論,一旦進入實際程序,可能要跑很久的時間,不可能一次到位。

面對急迫的師資問題,執行多樣實驗教育相關研究、並擁有許多實務培力經驗的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以先前的實驗教育師資研究基礎,結合公部門資源、訪查民間單位需求與集結其力量,用了約半年的時間,規劃新型態的師資培育模式。

臺北市第一所實驗小學、備受關注的和平實驗小學是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的合作單位之一。校長黃志順肯定實推中心嘗試做實驗教育師資的職前訓練,黃志順說:「前面沒有人知道怎麼做,所以當實驗教育推動中心願意把相對應的資源和人力整合投入,對實踐端、現場老師或是學校,我們會很期待。」

自主學習、開放參與的師培計畫

這個培育計畫可說是集結許多實驗教育工作者的辦學經驗與期待。

徐凡甘憶起,當時帶著計畫課程初版訪問熟悉臺灣教育政策、擔任生活實踐自學團召集人的丁志仁時,獲得了具有「破壞性」的建議,像是課程要保持彈性,讓參與者能更自主的組合學習內容。另也有帶領自學社群的資深教育工作者提醒,避免讓培育計畫過於制式化。

面對前輩提醒擁有官方資源的單位不要做太滿、太多制式規劃的建議,「我們後來就一直帶著這種緊張的感覺(規劃課程)。」實推中心專任助理徐家愉說。

讓學員擁有自主性、開放參與的精神,不斷體現在培育計畫的設計中。例如在計畫初期的「共識營」裡,學員就可以自治的討論實習的時數,提出對課程規劃的意見等,計畫中的許多規定並非死板板的不能更動、也非由實推中心上對下的全權決定。

徐凡甘說明,這樣的設定想讓教育工作者經歷「未知」的感覺,就像當老師時,不曉得會教到什麼樣的學生,「他自己必須經歷那種找到有興趣的學習議題,發展課程的經驗,」徐凡甘說。

完成10個月的課程後,學員會得到結業證書,雖未具有法律效益,但徐家愉表示,未來若學員要應徵實驗學校或實驗教育團體、這個結業證書可以是有利證明。而實推中心重視的是學員在過程中的自我培力,「我們比較注重的,應該不是說上課完會得到什麼、而是會經歷什麼。」徐家愉說。

這個充滿實驗性質的實驗教育工作培育計畫,也可能為臺灣實驗教育的環境,帶進一股新的攪動力量。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