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東安國小校長 黃木姻 只要轉念,資源缺乏的學校就是資源豐富的學校

出身貧困的黃木姻校長,即使身處困頓之中,依然努力破繭而出

黃木姻從小在濱海偏遠農村生活,從五歲起,長女的她就跟著佃農爸爸下田做農事,每天放學回家,總有做不完的家事與農事。她喜歡上學,但從沒背過新書包、穿過新制服,身材瘦小孩還有砂眼、頭蝨及寄生蟲;成績並不突出,貧困的家庭背景,讓她自卑又認命,安份地努力完成繁重的家務。她貧窮的命運彷彿漁港邊的風,沒有停止的一刻。

一個翻轉命運的支點

「小時候我最大的夢想,是天空突然下起了糖果雨,我睡醒後在一大片糖果堆上,然後每個人都來向我討糖果吃,」黃木姻回憶著,彷彿擁有了糖果,就擁有了豐盛富足,可以有朋友,被人喜愛。然而夢想只是夢想,黃木姻唯一擁有的只有閱讀與畫畫,書本和畫紙,給予她另一方想像的世界,在那裡,她恣意揮灑,她是富足的。

黃木姻的貧乏,人人看得見;但她豐富的才華,卻少有展現的舞台。年歲匆匆,今日的黃木姻已成為校長,6年前,她來到桃園東安國小任職,這一所和她一樣,位於都市邊陲、弱勢學童近五成的小學,族群紛雜且校舍陰暗斑駁,資源貧乏,連續減班七年超額了十七位教師,校舍問題與邊陲族群亟待重新找到新契機。

「這個學校,好適合我喔!」黃木姻卻這麼認為,「因為我可以看見孩子們的希望,」她興奮的說,「我這個人,遇到問題,不會只看問題,而是看見機會與希望,然後積極尋找方法與策略,」不只是談問題,而要找方法突破問題,就像年幼時的黃木姻,即使身處困頓之中,雖然認命但是不放棄,依然努力破繭而出,她相信,東安國小也一樣,缺乏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翻變命運的支點。

化暗為明,幽暗校舍成了光明城

東安國小因校舍規劃之故,許多角落斑駁陰暗,黃木姻到職後,有一天在校園中行走,一位從幽暗中走來,身著短褲、涼鞋的阿伯,對她笑著說:「校長,你相信嗎,我可以讓這面牆壁發光喔!」黃木姻的好奇勝過了不安,鼓起勇氣深入瞭解後,才知道阿伯竟是已退休的LED達人。

於是,校長與阿伯共同攜手,將各種故事情境,藉由LED裝置設計融入於校園各個角落,讓牆壁發光,拍手就亮,木椅變鋼琴,地面成了跳舞機,各種創意發想,使原本幽暗無趣的東安,變成全國唯一的聲光科技學校。

黃木姻更延攬阿伯擔任「聲光科技發明班」老師,將光纖、LED等科技素材,發展為特色課程,把科學變得平易近人,使孩子在科學領域裡找到學習動機,「許多孩子不喜歡紙筆課程,我們就鼓勵他們往其他方面發揮長才,在多元學習中找到自我價值,讓他們發現:啊,原來我也可以學得這麼好!」

此外,弱勢孩子放學回家後,大多無法讀書,為讓學習延續,東安設計了多樣化課程,畫畫、舞蹈、數學、獨輪車、發明、機器人等等,多達30多種課後社團,好讓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更多一點,學習更久一些。但開班容易,錢從哪來?「為了孩子,我可以去募款,連晚上沒有GPS的靈骨塔我也敢去!」

撕下標籤,讓新住民媽媽站上講台

校長奔走找錢,孩子則努力「披金戴銀」。不但聲光科技發明班孩子們的作品,在世界發明獎中奪下1金2銀;獨輪車隊亦榮獲2017 APUC亞太區獨輪車錦標賽金、銀、銅牌,亦即韓國世界盃一金六銀,繪畫、舞蹈各個都站上了全國性舞台,到處找錢、找資源的校長,化暗為明,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化暗為明的還有新住民媽媽。東安國小有5成以上的弱勢學童,其中更有2成為新住民第二代,黃木姻瞭解,許多人對不同的文化存有刻板印象,會貼標籤,所以特別將多元文化設為特色課程,帶領孩子認識世界各地的文化風貌,把學校經營成一座世界城;更培訓缺乏自信的新住民媽媽成為老師,教導講課方法與文書簡報能力,然後入班介紹多元文化,使媽媽們有成就感,孩子也提升視野,認識多元文化。同時也發掘新住民的各項亮點,有的成為美食家、講師、舞蹈教師、遠距教師、教育部委員、甚至還有成為金鐘影后等,讓她們因為努力而有機會改變,透過轉變讓自己與他人看見希望;新住民的教育與輔導她已經堅持超過十二年,讓新住民也可以成為社會最佳的「新」風景。

「我們學校資源很豐富」這句話,從一所都市邊陲半數弱勢學童的校長口中說出,顯得多麼不可思議。從東安國小、弱勢學童、退休阿伯到新住民媽媽,黃木姻始終看見豐富而非貧困,她從既有特質著眼,想方設法給予資源、給予舞台、給予掌聲,於是她可以不斷看見翻轉,看見改變的希望,為困苦無助的生命,放下一顆化苦為甘的糖果。

黃木姻校長帶領學校榮獲104年教學卓越獎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