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公立國小嗎?」 新竹關埔小學,一所108課綱精神打造的學校

「要怎麼樣才能讓我的孩子讀這所學校?」無論是實際參訪,或在網路、書上看到照片和文字介紹,是最多家長們第一時間對新竹關埔小學驚嘆和提問。這是全國第一所按照108課綱精神建造的小學,透過建築設計引發自主學習⋯⋯

新竹關埔小學,跳脫框架的設計,不僅校舍採不規則形的設計,二樓新穎的天窗設計,更是許多孩子票選最喜歡的校園角落第一名。照片:黃建賓

這是一所家長們看了都想把孩子送進來的學校。

位於新竹市東區的重劃區,在四周高樓林立的社區中,只有兩層高的新竹關埔小學形成強烈的對比。打從外面經過,這棟有稜有角、同時有著圓弧天窗、不規則形的建築和淺綠色的牆面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卻很難第一時間就猜到,這其實是一所學校。

去年(107年)才正式招生,關埔小學學校裡目前只有一年級的學生、使用第一期完建的教室,旁邊緊接著就是大工地。這個目前沒有操場、校舍工程還在陸續進行中的學校,甚至沒有教學口碑可以探問......但這一切都沒有嚇退家長,去年原訂招生260人、每班29人,後來登記入學的學童數高達390人,遠高出市政府初估的容納人數,新竹市教育處為此向教育部申請,每班學生數調高為35人。

為什麼大家都想把孩子送進來?

新竹關埔小學第一個學期結束後的第一個星期天,開放家長和外賓實際走進關埔小學,目前就讀一年級的小學生正導覽著:「洗手臺可以拿來玩躲貓貓,因為剛剛好可以遮住我」、「天窗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因為可以看到下面的人」…… 走完校園一圈後,被導覽的外賓李盈瑩忍不住驚呼:「這間學校沒有任何的遊樂設施,但孩子進來學校跟去迪士尼一樣開心!」

採用淺綠色系、不規則的校舍,打破了過去教室排排列、班班都一樣的傳統,一年級8個班各有各自的樣子,「以前我在其他國小任教,小一的孩子很容易跑錯教室。可是在關埔,每間教室都長得不一樣、牆面也都漆上了不同的顏色,孩子可以用顏色來區分,大家都認得出、找得到自己的教室,」擁有15年教學經歷、新竹關埔國小總務主任林柏妤表示。

打破傳統的不規則校舍設計,讓整個校園無死角,無論學生在哪裡跑跳,一眼望去都能看到。黃建賓攝

做為關埔小學的第一批家長,賴恆愈感受很深刻。一開始家長們覺得學校走廊太寬了、利用率很低,為什麼不把走廊做小一點、讓教室多點空間?「可是小孩進到學校裡,這麼寬的走廊設計和不規則的形狀,孩子們反而不容易互撞,還可以直接在走廊上玩起來,不像以前我們下課好不容易跑到操場,玩沒幾下就打上課鐘、回教室上課還遲到。」他也提到,一開學曾有家長在通訊群組裡反應孩子在學校的樓梯上滾下來,「我後來實際走一遭,樓梯其實非常的寬,孩子怎麼摔都不可能滾下來。學校放眼望去,也沒有死角,老師要找孩子也很容易,」大人常常都在思考,利用率跟效能要怎麼提高?「但實際走進學校,看到孩子在裡面活動跑跳,你會發現原本在大人眼中是沒有效率的使用,其實在小孩的生活中是非常用心的設計。」賴恆愈說。

這些巧思,都是來自於新竹關埔小學教師團隊和宜蘭田中央建築師事務所跨領域合作,設計學校和教室時,考量低、中、高年級不同階段孩子有不同的身心成長,隨著孩子的比例放大縮小的貼心設計。

建築師和教師的跨界合作,工程變課程,第一所108課綱精神的小學

過去多是參與公共工程、用建築改變臺灣地貌的宜蘭田中央團隊,第一次設計一所小學,建築師陳哲生接受專訪時談到,雖然建築專業和教育專業非常不同,起初得花時間摸索、溝通,可是田中央建築團隊和關埔學校團隊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中發現,「原來大家是有共識的,我們都在思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

以前,建築設計和課程設計是斷裂的兩門專業,宜蘭田中央建築事務所創辦人黃聲遠(左)和新竹關埔小學校長陳思玎(右)首次合作,從建築工程開始就一起思考教學課程,整個學校就是孩子最好的課本。黃建賓攝

有了共識後,「重視人的感受、重視人的關係,連結人與土地」成了關埔小學的基石,像是教室三面開窗,讓孩子感受到風的變化、看見光的灑落,結合了新竹風城的特色,既通風又節能;本來是一班一臺飲水機,但為了讓孩子們走出教室、認識彼此,學校設計時也特別將兩臺飲水機並排在教室外,孩子們下課裝水時,自然而然就在排隊中建立起友誼。

去(107)年9月送孩子進來關埔小學就讀,家長陳俐蓉樂見孩子在關埔的成長,她說:「我們做為家長很有感,學校的教學讓小孩上學很快樂。而且學習不只是在教室裡,學校的設計讓孩子更願意到別班串門子、認識新朋友。」

本來是一班一臺飲水機,但為了讓孩子們走出教室、認識彼此,學校設計時也特別將兩臺飲水機並排在教室外,孩子們自然而然就在排隊時建立起友誼。黃建賓攝

宜蘭田中央建築事務所創辦人黃聲遠說,「孩子們很厲害,自己發現扶手可以當單槓。在這裡大人不給答案、孩子就會自己去找答案,甚至創造答案。」在關埔小學裡,孩子不玩玩具,但到處都能玩遊戲、到處都能學習。

新竹關埔小學校長陳思玎解釋,關埔是第一所按108新課綱精神-「自發、互動、共好」打造的學校,和宜蘭田中央建築師事務所跨領域合作,結合建築專業和教育理念,打破傳統校園框架的設計,「我們不斷在思考的是,學校的角色和老師的責任要如何改變,讓孩子喜歡上學並快樂學習?」

關埔小學從自身出發,將獨有的建築設計工程發展成校本課程,孩子能透過觀察、觸摸、拓印不同的建材,實際體驗不同的紋路、質地。學生們因為從真實的生活中學習,不僅學習建材和綠建築的知識,以及解說和溝通能力,也能分享自己最喜歡的校園角落,完整長出建築的素養。

質變帶動量變,學校建築的教育創新新典範

關埔小學原本就位處人氣高的重劃區內,學校四周住宅高樓林立,加上距離新竹科學園區只要5分鐘車程,新竹關埔小學儼然成為竹科爸媽們的選校熱門。

然而關埔地區因為近年人口大幅增加,再加上採共同學區制,4所國小的一年級入籍人數已經高出學校一年級生容納量,關埔國小和龍山國小因而實施總量管制。

新竹關埔小學因為招生供不應求,原是學校最大特色的建築設計,演變成入學的最大爭議,去年底(107年11月)地方首長選舉時,新竹市長候選人許明財甚至主打「若是當選,一定把關埔小學建蔽率提高,讓學生可以就近入學」,政見不同於現任市長林智堅堅持低建蔽率的選擇。

被問到入學爭議時,一路參與新竹關埔小學新建校工程的新竹市長林智堅回應,「如果這所學校被蓋好蓋滿,就不是我們所要的創新跟理想了,家長可能也不會急著讓孩子進來關埔小學了。」黃聲遠則表示,「其實不應該改學校的設計來容納更多的學生,」他期待,關埔小學的例子能促成更多學校建築的創新,從質變帶動量變,重新連結建築專業和教育專業。

以前「學校建築本身美不美」未曾被視為一種選校考量,但關埔小學的成立,跳脫公校給人的刻板印象,期待未來完工的關埔小學,新的空間設計,成為臺灣環境、美感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