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蔣偉寧:小學三年級看到「教育家」的身影

教育部長蔣偉寧擔任部長前長期在大學任教,一直是一位資深老師。影響他投入學術工作、讓他看見一位老師深遠影響力的人,是他在十歲時候,唸小學三年時遇到的劉德榮老師……

老師,是學生的貴人。我讀過一篇哈佛大學做的研究報告,分析了成功人士的共通點,發現許多人在國小三、四年級都遇到了影響他們一生的老師。很巧的,影響我最深遠的老師,也是我在新北市大豐國小三、四年級的導師劉德榮。

如沐春風的身教影響一生

四十多年了,許多細節已經模糊,我甚至記不起上課的情形。但我對劉老師那種母親般的溫暖還是記憶鮮明。當時的小學,一個班學生數有五、六十人,人數很多。但是五十多歲的劉老師卻還能夠很細緻的看顧每個孩子。

我們班上有有許多家境不好的學生,中午沒便當,老師就自掏腰包;看學生衣服破爛不堪,她也會想辦法提供衣服。那時候覺得她就像媽媽、像祖母一樣的溫柔。她自己並不富裕,卻能夠如此無私,真的很不容易。老師這樣溫柔和溫暖的身教深深影響我。

我的個性愛仗義直言,大概也是受到老師影響。記得近二十年前,我跟我太太去電影院看電影,當時她懷著第一胎、大著肚子。買電影票的隊伍很長,很多黃牛來插隊搶票。我看不下去,跑去跟那個黃牛說:「你這樣不行,我們大家都排很久了。」我太太當場嚇出一身冷汗,想說我怎麼不掛念身邊有孕婦,反而路見不平了起來。

鼓勵提問,培養思考力

劉老師也非常鼓勵學生問問題,在早年強調學生就是要乖順的年代,很少老師會鼓勵學生問問題,這也養成了我愛問問題的習慣。學會問好問題並不容易,並須專注、必須思考,這對我後來的學術生涯有很大的助益。

像是我進入大學時,教授在黑板上演算,我看到他有算錯的地方就即時指正。問到老師後來都投降:「我下次會準備好一點再來。」我到美國史丹佛大學留學時,也和教動力學的教授不打不相識。第一堂課,他才講完課,我就去跟他辯論剛剛講錯的地方。但因為我當時英文不好,兩個人雞同鴨講了半天,眼看下一堂同學都來了,這場討論才不了了之。

我在「行政院兒童e樂園的官網」上寫「最特別的童年往事」是常常參加演講比賽。還記得劉老師常常會印演講稿給全班同學,要我們回家背起來。我記得自己常常在回家的路上就邊走邊背演講稿。後來有機會參加演講比賽,我想我的表達能力也在那時候就被訓練起來。這也是影響我很深的事情。

學生成就的總和,就是老師的成就

後來我念到博士,自然而然的走上教育一途。她對學生的照顧,成了我的典範。每個禮拜,我都會跟十多位大學部導生碰面,聊學術、聊生涯,我告訴他們:「不管有問題、沒問題,都要常常來找我。」我手機也留給他們,就是希望學生在需要我時都能找的到我。

當老師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看到學生迫不急待想上課的眼神,讓他們覺得學習是愉快的。教書的二十多年來,我指導過超過百位的碩博士生,有的自己創業當老闆、有的當公務員,也有不少人當教授。大家都在各行各業裡有著不同面向的貢獻,我覺得非常欣慰。我總覺得:「學生成就的總和,就是老師的成就。」

我覺得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與學生互動的品質,決定了這個學生會不會想把一個老師當模範。所以我始終相信,如果學生學習態度不好 老師也要負一部分責任。老師的責任就在於怎麼引起學生的學習責任 把他們的心留在課堂。

前年,我回去大豐國小參加校慶,得知劉老師已經過世二十多年了。雖然來不及,但我還是想讓劉老師知道,「謝謝老師對每個孩子的照顧。如今我也成為人師,總是惦記著老師的風範,也努力延續著老師對每個孩子的關懷。」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