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界網紅」臺大電機系李宏毅:踏入AI研究,其實是因為曾經迷惘

▲臺大電機系副教授李宏毅擅長用鄉民式語言、日本漫畫與遊戲梗教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他在YouTube上的個人頻道,吸引近5萬訂閱者。照片:黃建賓

李宏毅在臺大開機器學習課,超過400多人修課,只好把學生分在2間教室,一間「搖滾區」現場看老師上課,一間「同步區」看直播。因此他成為有 YouTube 的網紅老師。世紀帝國、棋靈王、寶可夢都是上課素材,透過非常「鄉民」的語言,輕鬆傳達AI的專業知識,他是當紅領域受歡迎的老師,但是當初卻是因為低潮、聽不懂才誤踏這領域。

這位被稱為「AI界網紅」的大學教授,主要研究 AI 領域現在最夯的語意理解、語音辨識等「讓機器可以聽懂人說話」的科技。在 YouTube 上個人頻道,目前已累積280部深度學習技術的教學影片,有近5萬名訂閱者。

鄉民語言也可以教AI

34歲的李宏毅總能用淺顯的鄉民式語言、用學生熟悉的動畫、漫畫、遊戲來圖解,講解複雜、難懂的技術。五等分的花嫁、寶可夢(神奇寶貝)、世紀帝國、棋靈王……都曾是他上課引用的梗,讓生硬的科技變得很有趣。

會成為「網紅」也是機緣巧合。他曾經開過一門機器學習課,有400多人來修,只好把學生分在2間教室,一間「搖滾區」現場看老師上課,一間「同步區」看直播。「學生要求我不准寫黑板,否則另一間同學看不見;也不准我走來走去,一定要站在電腦前,不然另一間聽到的聲音會忽大忽小,」李宏毅笑著說。

「對當時『同步區』的學生來說,看的就是線上課程,」他原本把上課影片放在個人網頁,2016年因為無法轉檔,只好上傳 YouTube。深度學習開始夯起來,又意外嘉惠很多非臺大學生。在「機器學習的下一步」影片下方,還出現來自對岸的學生群組感謝留言,表示已自發性完成了所有聽課筆記,並分享筆記連結。

為了幫助學生更容易學,把和學生聊天、在各種留言版的熱門討論梗加進課程裡。「2016版本滿滿都是寶可夢,因為那一年最紅就是寶可夢,其實我自己沒玩啦,但跟學生確認過觀念都是正確的,」李宏毅說,學生以為他特別喜歡,還會送他寶可夢的禮物。

李宏毅從2015年起在臺大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相關課程,現在的上課內容已經完全不同,「AI 技術發展的速度非常非常快,是以『週』為單位在改變,」李宏毅形容。「如果有人問我,『今天想學深度學習,該學哪一種程式語言?』我基本上傾向不回答,因為你今天才剛學好一個語言,很快又會被取代。」

AI時代 培養心理素質比學寫程式更重要

面對 AI 時代,想給中小學生的父母哪些建議?李宏毅沒有建議學 coding、或學好數學,而是加強「任何時候都用得上的心理素質」。他分析,在學校裡老師給的作業都是有解的,但做研究、訓練機器時,中間有太多沒法控制的因素,結果不可預期。「我們太常面對失敗了,能不能承受得了打擊?能不能夠承受得了失敗?」他發現,很多臺大學生既無法接受結果不如預期,也無法接受自己的成績因此不夠好。

會特別強調心理素質,也和李宏毅自身經歷有關。很難想像,講話幽默風趣的李宏毅在大二時,曾經「非常沮喪、非常迷惘」。那時他因為電機系上許多必修課感到困惑,「不確定學這些要做什麼?一度覺得念不下去,幾乎要放棄人生,想轉系或休學算了,」他回憶。

那時他亂選了一門「數位通訊處理」課。第一天上課就發現自己都聽不懂,但他堅持「不退選、不棄修」原則,硬著頭皮學下去,有一天突然豁然開朗,「原來我用手機撥一通電話給別人時,中間發生的事就是我們所學的這些信號處理。」

他找到學習的理由和樂趣,從此跟著中研院院士李琳山做專題,而專題的題目在多年後也擴展為他的博士論文,主題是語音內容搜尋,探討能否讓 YouTube 影音搜尋,像 Google 文字搜尋方便。「2007開始做專題,學到一個點,知道有個技術,但並不知道那叫做『機器學習』,博士班時根本沒聽過『深度學習』這個詞。

後來讀了很多相關東西,知道有好多好多點,才把這些點都貫串起來,知道這是一門大學問,

Siri 已經成為日常,Google 和微軟都發展出翻譯軟體,機器已經可以聽懂人說話。李宏毅解釋,這些都是輸入大量成對的資訊(例如20萬個小時的英文內容),讓機器學習的結果。未來,有沒有可能讓機器一邊聽、一邊閱讀(無關的內容),然後「自己學會」語音辨識?甚至,影音也可快速搜尋?

「能不能讓機器像人類一樣學習?我們始終離這目標非常遠,現在我只是站在門邊而已,但我絕對不會小看技術的發展,」李宏毅正設法帶領研究團隊,跟上最前瞻的技術。但他也不忘提醒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你現在所學的東西絕對不是終點,畢業後更要不斷努力去跟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