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數位教學的許願池!ViewSonic董事長朱家良:希望學校再也不無聊

▲ 優派科技(ViewSonic)董事長朱家良。黃明堂攝

抓住第一波個人電腦大浪,朱家良成功建立全球顯示器品牌,面對這次疫情帶來的停課不停學的趨勢,他將眼光轉向教育科技領域,他相信,師生之間有越多的互動,就越能創造學習的樂趣。

去年四月,疫情正讓各地師生家長感到不安,此時,許多位推動翻轉教育的老師,包括臺南附小退休老師溫美玉、龍埔國小施信源、成功大學資工系蘇文鈺教授、學思達教學法推廣者張輝誠老師等多達數十位教育相關人士,甚至教育線相關記者,在Facebook上,都收到一位名為 James Chu的男士寄發交友邀請。

「一開始,我以為是詐騙,想說這誰?還特別去問了對科技產業比較瞭解的朋友,原來是優派科技的董事長朱家良,」溫美玉老師笑說,自己是科技老白,搞不懂為什麼一個全球科技品牌董事長突然要加好友,「他說,他想推動建立教育科技生態圈,而且還親自到臺南來拜訪我。」

「我希望把學校變成不無聊的地方。」12月初,第三屆臺灣教育科技展 EdTech Taiwan 於世貿一館熱鬧開展。全球知名顯示器品牌優派(Viewsonic)董事長朱家良,親自領軍上陣,「ViewSonic創新教室」區域,三天內安排多達40場的智慧互動白板教學演示。「這是一個很好期中考吧,把我們過去七個月努力的成果展現出來。」朱家良說。

今年發生全球性的疫情,絕大多數的國家都面對停課不停學的挑戰,「面對這個巨大的數位升級的實驗,我們會在哪裡?」在朱家良心中,有個建立教育科技生態系的平臺大夢,對他而言,這次大動作投入市場,除了為公司開拓商機,也為了讓員工有榮譽感,更期待臺灣在這一波變局中,有機會躍升成為全球教育科技領域的領頭羊,因此他拿出早年跑業務的拼勁,根據媒體的報導,一個一個圈找推動翻轉教育界的老師,讓科技跟教育可以對話。

我們現在的教室裡,什麼設備都有,但無法連在一起使用,機器智慧,但人不夠智慧。

朱家良指出,臺灣不缺教育科技的應用,但往往受限於市場規模,都是東做一點、西做一點,缺乏整合性。「優派累積的全球能量,應該可以做些事,扮演一些積極的角色。

1990年代,全球掀起個人電腦風潮,出身屏東眷村的朱家良,看準當時市場對於顯示器的大量需求,在加州投入品牌創業,成功地建立起顯示器自有品牌,更站上美國市場的第一位。目前優派全球設有超過30個分公司與辦事處,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業務性格強烈的他,再一次看到世界可能翻轉的契機。

讓老師專心在教學上

早在2016年,優派就開始投入電子白板的教育市場,當時是一位內部員工發現,老師在課堂上,對於能夠互動的電子白板有極大的需求,不只是硬體,更多需要軟體整合,然而,因為這是個利基型市場,規模大的廠商看不上眼,規模小的,在技術能力上有不夠先進,而優派有全球市場做後盾,可以投入開發,找出新的市場。「大家都往左邊走的時候,我反而會去想右邊的機會。」

鴨子划水近兩年,疫情的爆發,打破了學習只能在學校教室進行的模式,雖然目前有許多遠距的解決方案,但多半從工作場景出發,與上課的情境大不同。

朱家良整合產品、銷售、講師、專案經理建立了新的團隊老虎隊(Tiger Team),自己跟著團隊重回第一線走進校園,搜集老師使用電子白板軟硬體的心得,推廣myviewboard電子白板,同時也開設「viewsonic 創新教室」粉絲頁,並全省開辦研習課程,強化與老師社群的互動;甚至,還組織了近百位軟體工程師,作為老師們的許願池,老師有需求,就盡量的開發支持。「老師要需要的,就是工具越簡單越好,不要搞那麼多的行政流程,不需要一直學不斷冒出的新科技。」他指出,就是讓老師可以更專心在教學上。

myviewboard電子白板可將需要的教材檔案、網頁、影片直接顯示在電子白板上,在觀看教材的同時,還可以像教室現場一樣,用白板進行講解,為了因應遠端,也整合了 google classroom 等系統,可以進行直播、錄影,讓學生可以後續觀看;此外,優派也整合了均一、因材網等校園常用的系統,並與康軒、翰林這些教材合作進行內容數位化。老師不用離開電子白板環境,就能完成教學所需要教材與呈現,不需要像以往,必須搞定多種不同的應用。

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

溫美玉老師在教育科技展上的作文教學示範,可以用白板做出多種字詞、句型變化,還可以丟骰子、進行投票、多人搶答、線上即時測驗等,如果有搭配平板電腦,還能進行分組白板討論。

「教書31年退休時,心裡一直有個缺憾但說不來,與董事長碰面後發現,原來那個缺憾是科技。」溫美玉老師說,自己開發了不少課堂道具,但都是學生在眼前的場景,如果學生不在呢?透過實際的操作後發現,的確幫助教學有更多的可能性。

相對於溫美玉老師的積極,一位熟悉中小學現場、長期關心臺灣教育的人士則持保留態度。他觀察,目前開始投入應用的老師,多是非常積極進行創新教學且有開發課程能力的一小群人,深入到平日現場,如何讓一般老師動起來,難度頗高;此外,他也直言,目前教育設備經費各地方不均,加上預算的限制,過去幾乎沒有什麼教育科技能夠在臺灣生活,這些都考驗著優派市場推廣的能耐。

對於這樣的看法,朱家良表示,單就市場規模,從整體營收來看,臺灣僅佔優派的3%,的確很難賺到錢,所以他定位臺灣是一個實驗研發基地,目標還是海外市場,除銷售設備,也在規劃訂閱加值服務。「我們希望開發出活潑的互動環境,讓小孩喜歡上學,想參與、主動想學什麼東西。」朱家良說。

這樣的體悟,並不是來自商場,而是自己的求學歷程。朱家良不諱言,學校對他而言,是個無聊的地方。「課文我自己看就看完了,幹嘛還要大家念一遍?真的很枯燥,上課基本對我是無效的。」也因為如此,他的求學之路並不順遂。

高中換了兩所,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只好先去當兵,服役時突然想通,如果不改變自己,永遠就會是個平凡的人。

他先是在軍中苦讀,把字典背下來,奠定了英文的基礎。退伍後,朱家良先擔任業務員,賣印刷器材,業務表現還不錯,但壓力頗大,在大學聯考前三個月,決心拼一把,每天從晚上七點,拿著參考書紮實地一題一題做,唸到清晨再去睡覺。他順利考上東海物理系,只不過,物理系的課程,對他來說,頗有難度,朱家良後轉入社會系,但仍因為不適應課堂環境,最後並沒有拿到學位。

從傳統唸書的觀點,朱家良絕對不是好學生,但在課堂之外,他卻是積極的學習者。

自助自學,走出不一樣的路

「其實,我沒有那麼適合傳統的讀書模式,但大學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緩衝空間,也是保護我的地方。」經歷過形勢比人強的職場生活,朱家良透過自學,找相關的書籍閱讀,還會趁著下課的空擋,站在講臺上推銷字典,磨練自己的業務技巧,最高紀錄曾賣出近40本。

「社會對學生有一種寬容,反正做不成功,最多就不做,沒有什麼損失,那為什麼不試試看?」而在創業的過程中,碰到問題,就讀書問人動手做找答案,他說,有動機,就會找出學習的方法。

非典型的求學之路,讓他對於教育的未來頗有期待,「我們應該怎麼引導學生怎麼樣去學習?還是只讓學校去完成功課而已?」朱家良觀察,有參與,學生就有動力,不參與的時候就枯燥、無聊。相較於自己小時候經歷的填鴨式教學,目前許多老師都努力地活化教學方法,但他們需要更好的工具協助。他笑說,如果自己以前念書有這樣的環境,應該會變得更厲害吧!

「我們速度還要再快一點!」面對這波教育科技大浪,朱家良雖樂觀,但也憂心,他指出,根據2018年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TALIS(教學與學習國際調查)結果顯示,在國中階段,臺灣教師經常讓學生使用ICT(資通訊)進行專題或課堂作業的比例只有15%,不但輸越南,也低於新加坡42%、韓國29%、日本18%,算是處在後段班的位置。「我希望三年後,在社群一起的努力下,我們可以爬到中段班,甚至前段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