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入校計畫」帶領孩子體驗藝術文化無障礙

蒂摩爾古薪舞集《kemeljang.知!所以?》將手語融入身體語言,向世界展現藝術平權的精神。

為藉由多元跨域的藝文團隊進入校園,以不同以往的藝術課程,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文化部近6年來持續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至112學年度,文化體驗教育累計超過400組藝文團隊進入2,400所學校,參與學生數達10萬人。今年度疫後振興振心「藝術入校計畫」更擴大原有辦理規模,共支持42個藝術團隊,前進全國230所學校,觸及約13000名學生,包括偏鄉及特殊學校,讓文化平權與藝術共融理念真正走進校園。

以蒂摩爾古薪舞集為例,舞團結合作品《kemeljang.知!所以?》的手語元素,通過舞者的身體語言及手語老師協助課程手譯,帶領臺北市啟聰學校的聽障學生體會表演藝術。舞團總監路之.瑪迪霖、巴魯.瑪迪霖運用孩童常玩的比手畫腳遊戲,讓學生在輕鬆自在的氛圍中,體會身體的無限可能。透過團員實際演出作品片段,學生不用到劇場,在教室裡就感受到表演藝術的美好。

學生觀賞完由蒂摩爾古薪舞集帶來的《kemeljang.知!所以?》及《bulabulay_mun?》後,踴躍舉手欲發表對演出作品的想法與感受。

蒂摩爾古薪舞集表示,Kemeljang一詞源自排灣族語,代表瞭解、懂得、知道的意思,呈現對理解與包容的追求,期待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受音樂與舞蹈的美妙。這次藝術入校計畫將進入6所特殊及偏鄉學校,臺北市啟聰學校是第一站,舞團將繼續傳遞文化平權及藝術共融的理念,感動每一位學生。

參與今天體驗課程的宋同學說,她是太魯閣族,這場表演讓她很感動,「舞者的動作跟節拍非常一致,令我刮目相看」;來自泰雅族的白同學則分享,今天這場演出跟他以往看過的表演不一樣,希望未來有還能持續接觸各種表演藝術。

今年獲得補助的42個團隊,包含音樂及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資產、工藝設計及電影等多種藝文體驗課程,都會陸續在112學年度進入學校。如擊樂文教基金會及雲門舞蹈教室,持續推動音樂及舞蹈藝術普及工程;「無獨有偶工作室」將帶領學生發展在地故事的偶戲劇場;「影響.新劇場」及「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透過戲劇課程提升學生對人權議題的關懷;「下港人文化工作室」與「吉和堂八家將」將傳統藝陣文化帶入校園;蒂摩爾古薪舞集、古舞團及種子舞團,深入偏鄉地區學校,推動文化平權,讓更多學生有機會體驗及接觸優質藝文活動。

文化部表示,藝術入校計畫邀請各領域藝術團隊親自到校授課,為學生帶來與以往不同的藝術體驗,啟發對藝文的感知與興趣。同時,透過與學校的合作,藝文團隊將轉化自身的專業知識,推動具有文化特色且符合教學現場需求的體驗課程。更多團隊與課程資訊,請至「藝術入校計畫」專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