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師用創客啟動特殊生兒子學習動機,拚上夢幻高中

▲ 楊昌珣(左)了解兒子楊喻丞(右)的興趣,並鼓勵兒子多參展,進而也激起兒子的學習動機。攝影 黃建賓

國小曾為英語補救教學「攜手班」學生的楊喻丞,父母都是老師,卻拯救不了他低落的學習動機。國中被鑑定為非典型自閉兒,爸爸楊昌珣不斷鼓勵兒子參加科展、機器人比賽,練習表達力也意外帶動學習力,今年會考成績出爐,一舉拚上了前三志願高中。

「同學們現在要努力,將來才會成功喔!」

「那我如果不想成功,是不是就不用努力了?」今年15歲的楊喻丞被父母形容為「活在自己世界裡」,不時在課堂上突如其來嗆老師一句,令同校國中任教的爸爸楊昌珣相當頭痛。

「爸爸經常回來抱怨,一會兒是同事跟他告狀、一會兒是兒子說老師不讓他參加比賽,簡直快受不了」,擔任國中特教老師的媽媽廖劉菁,原本不認為兒子需要特教鑑定,只是人際關係待加強,但在楊昌珣極力主張下,同意到醫院心智科做注意力、人際、肢體和社交技巧等評估,最後確定的障礙類別不是學習障礙,而是非典型自閉症。

正如不少自閉兒展現出學科上的偏才,楊喻丞從小就喜歡電腦,小三開始學程式設計後更加投入, 經常跟在爸爸身邊做機器人、自走車等小玩具。有趣的是楊昌珣雖然教的是體育,卻更活躍於創客教育圈,帶著臺北市仁愛國中學生,年年參加科技教育展與各項發明大賽。

楊喻丞耳濡目染下也成了小小發明家,陸續做出拔河機器人、環感節能屋等等由生活中發想的作品,獲獎連連,光是在2020、2021年「IEYI世界青少年創客發明展大賽」就連續兩年帶作品參賽,並拿下分組2金3銅牌的佳績。

創意點子多,但沒人想和他同組參展

很喜歡動手創作、參加科展也從中得到成就感的楊喻丞,卻因不擅處理人際關係,國小時一度被全班排擠,差點無法參展。楊昌珣說,那年自然科老師規定大家都要組隊參加校內科展,一向沒什麼朋友的楊喻丞空有好點子,卻找不到隊友,同學沒有一個人想和他同組,最後他只好跟老師報告,要以個人參賽,而老師只冷冷回答可以,但是會給他打最低分。

提起這段往事,楊喻丞一貫的面無表情,但楊昌珣仍很激動為兒子抱屈;廖劉菁則曾親眼目睹班上女生看到楊喻丞過來就全部跑光的窘境,內心其實非常擔憂。

完成鑑定後,兩夫妻積極陪兒子上社交技巧課,連續14週的每個週末都上、從不缺席,也依照規定回家操練、每週交報告,在那裡楊喻丞結識不少類似症狀的青少年,慢慢學習建立友誼。

「我不怕孩子被貼標籤,也不怕自己在學校會丟臉,我只想要他得到更多的協助。」自稱也有「語言障礙」的楊昌珣,高中時說話還嚴重口吃,上大學後透過許多練習,才走到如今的口若懸河。

因此他經常鼓勵兒子多多參展、參賽,從中訓練他將創意落實在作品中的執行力,與一試再試的耐性,同時在展場必須與他人合作、向評審表達創作理念,「一定得好好講話」,楊昌珣認為這就是最好的自我訓練機會。

更意外的是,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的楊喻丞,除了原本的數理優勢,竟也把最弱的英文拉了起來。

廖劉菁說,兒子從小就不愛念英文,最討厭背和寫,國小時還曾因英文成績落在全校最後3%,被挑進「攜手班」加強。 楊家父母只好和孩子約定,早上五點多起床先背10個單字,通過測驗才能接著看最愛的武俠小說,楊喻丞果然背得很快,經常10分鐘內就完成,「這在特教上叫做契約與增強」,廖劉菁發揮專業知識,楊昌珣則比孩子更堅持,一旦違反與父母的規定就沒收手機,等到學習態度改變才能歸還。

從動手做培養邏輯推理,帶動各科好表現

楊喻丞的國中英文老師分析,他其實很在乎模考成績,雖然弱項在單字和文法,但因國中會考多考選擇題和閱讀測驗,只要看懂題意問題就不大,加上他本身邏輯推理能力強,又肯認真大量做練習題,造就了這次會考英文科只錯2題,得到 A+的好成績。

國中三年沒補習,還到處忙著參賽「外務很多」的楊喻丞,會考出人意表創佳績,以特殊生身分確定可錄取前三志願夢幻高中。很多人好奇他怎麼做到的?楊昌珣說他了解孩子的個性,有興趣的事他會很投入,但同時孩子也會怠惰,此時被太太形容為「比自閉兒更堅持、更固著」的他就會認真當個推手,甚至列表做個優缺點分析(SWOT Analysis / 優劣分析法),最後說服兒子繼續朝目標走下去。

▲ 楊昌珣(左起)很愛戶外活動,假日常帶著兒子、太太上山下海,即使大考前也一樣要運動。楊昌珣提供

「我不會貿然叫他去補習加強弱科,也尊重他不參加學校晚自習,但要自己設定短期目標」,楊昌珣分析,兒子即使上了國九,因為沒有補習,時間比別人多很多,所以原本規劃好的校外比賽還是照常參加,英文科則用楊喻丞喜歡的線上闖關遊戲如 Pagamo 等方式加強,再拿出過去的段考題目、歷屆複習題本等天天刷題。

「對沒動機的小孩來說,做完就給他小獎勵,例如玩手機多久,而且以日為單位,當天做完當天玩」楊昌珣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找到有效方法「對症下藥」,終於成救回楊喻丞的「菜英文」。

從沒想過兒子能考得這麼好,廖劉菁說,在念書上她本想提供些專業策路,但兒子很有主見、不一定會接受,再加上她並沒有很重視成績,只想讓孩子放心「就算考不好沒關係,我們一樣支持你、愛你」。

回想一路走來她經常在協調父子的大小爭端,戲稱「兩個人都很拗,但爸爸的情緒波動更大」,這對父子在家吵架時,她通常先離開現場避免同時捲入,過個十幾分鐘等雙方情緒和緩時,再走出來了解狀況並理性分析。

從爭吵到理解 父子計畫一起到偏鄉教AI

分別教體育、特教的楊昌珣、廖劉菁各自發揮所長,爸爸負責帶小孩戶外健身、參加比賽,媽媽就在生活中充分運用溝通技巧,原則為「多看孩子的優點,再怎麼樣也找得出至少1、2項優點,然後多加讚賞。」

楊喻丞在父母合力扶持下慢慢成熟,自嘲「老師的小孩被管很多,不小心犯錯除了罰站,還會被其他老師告狀告到爸爸那裡去」,但他也感受到來自父母和身邊許多老師們的真心關愛,因此打算會考完就和爸爸一起,到偏鄉巡迴公益授課。

擅長寫計畫、募經費的楊昌珣,原本計畫六月下旬要帶兒子到南投、花東等偏鄉地區,讓兒子當小老師,父子聯手教當地小朋友,體驗AI感測器在生活中的運用,可惜被 COVID-19(新冠肺炎或武漢肺炎)疫情阻擋而無法成行,但他很期待上高中後可以參與更多大型活動,接觸到更寬廣的世界。

過去總是被爸爸推上舞臺的楊喻丞,已逐漸克服人際相處困難,走向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