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鋼鐵人教師,林信廷帶領學生變身小小發明家

臺南SUPER教師林信廷,帶領學生變身小小發明家。

臺南和順國中的教室裡,學生興奮圍著一張跑道地圖,七嘴八舌討論如何讓軌道上的自駕車能順利前進;上故宮文史課時,利用AI辨識技術,揪出《清明上河圖》畫作裡隱藏的「小翠」(故宮翠玉白菜化身)。這些都是臺南Super教師林信廷生動有趣的資訊課程內容。

林信廷原本是理化老師,卻誤打誤撞接任了學校資訊組長,一切都要回溯到八年前,學校的資訊組長一職懸缺,卻找不到老師來協助,教務主任只好請託林信廷。「一開始我很排斥喔!老師圈謠傳,當行政很辛苦,千萬不要接。」這讓當時不懂資訊的林信廷猶豫再三。「我那時根本不懂什麼是網管,修電腦的技術也很原始,只知道把裡面的卡拔出來、插回去可以開機,就算修好了。」林信廷跟主任講好只幫一年,沒想到這一幫,就幫出了興趣。如今,林信廷當電腦老師已經8年,從不懂電腦開始,到帶領學生發明各種科學裝置,簡直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鋼鐵人」。

難以過關的資訊課

許多學生來上林信廷的課,以為可以輕鬆過關,反正資訊科目不用考,沒想到上課以後,同學都哀哀叫:「哎呀!老師的資訊課怎麼那麼精實呀!怎麼都沒有自由時間……」林信廷流露出得意神色:「我們是有講義的,也會安排段考。」他笑說和順國中資訊課很會「操」學生,而且理化老師的資歷也讓林信廷擅長融入跨域知識,不僅自製講義,設計的簡報內容也豐富扎實。第一堂課講義發下去時,學生就會驚呼:「怎麼這麼像理化?」「答對了!我就是理化老師!」林信廷笑說。

在林信廷的課堂裡,學生通常都很忙碌,勤做各種實驗,發揮小小科學家的探究精神,而在他自編教材的有趣導引下,啟發孩子們的創客精神,從生活中學會運用科技解決各種問題,還發明多項科技裝置。

例如孩子為瞭解決機車廢氣的問題,師生打造出小型清淨機放排氣管;為了讓媽媽有健康的肺,在廚房打造AI煮飯機器人。孩子也本於求知的精神,發明了隨身型空氣品質偵測器、口罩過濾效果測量儀、判斷有無戴口罩並自動開關門的「超商小店員」等等。另外孩子還發明了打瞌睡提醒機器人、訓練正確打球姿勢的AI教練、引導盲人步行的偵測裝置等等。

孩子們運用AI感測器,設計了偵測有無戴口罩並自動開關門的「超商小店員」。

勇於探索特質,屢創新教案

林信廷的課程結合實作、創客與AI,開發出多種創新教案,他從科技菜鳥出發,也是靠著逐步摸索研究,才逐漸有了如今的課程設計能力。「或者這與我的人格特質有關,喜歡勇於嘗試。」年輕時他毅然前往馬來西亞服替代役,一去就是一年半,讓自己沉浸到新環境,增廣見聞。也是這樣的勇往直前的人格特質,讓他在課程設計上屢屢創新,總是能開發出新穎有趣的教案。

當年林信廷為了精進資訊教學能力,到宜蘭國華國中參訪,發現學生普遍能使用Arduino製作各種裝置,也因此開發了自己的科技魂,從此踏上自造者之路。他開始找相關的感測器與電子材料,製作出第一代的空污偵測器。「第一代的偵測器醜醜的,隨便找個盒子弄一弄就塞進去,但是超有成就感的,我終於可以把空污變成一個數字(量化),不用再靠感覺了!」

林信廷之後又學習了3D列印,把空污偵測器加以改良,第二代、第三代越做越精美,並指導學生帶著偵測器偵測各地區的空污指數。師生們後來做了放大版的空污偵測器放到校長室,並且把偵測器變成物聯網裝置,連接到Line機器人,只要空污數值紫爆,家長就能在Line上接到空污通知,對學校周邊的空污狀況更有感。

林信廷老師(右)二度榮獲112年教育部「推動數位學習績優徵選-優良教案」特優獎。.

實作課程,終身受用

林信廷變身maker,與成功大學合作STREAM PBL(Science Technology Reading Engineering Arts Mathematics.Project-Based Learning)課程,甚至遠赴雅加達臺灣學校協助推動新課綱,之後更深入鑽研AI辨識與生成式AI技術,打造出故宮創客魔幻列車教案:「跟著小翠穿越清明上河圖」與「南薰殿的AI小畫師」。幾套成功的教案,成功吸引了不同特質的學生,結合資訊與文史知識,讓相關的學識從此烙印在腦海之中。

「資訊科技因為不用考試,孩子們來課堂上吸收70%,回去就會遺忘10%,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張白紙。但是這種實際操作的課程,學生們會印象深刻,甚至到了畢業以後也不會忘記。」林信廷肯定地說。

自身喜歡在生活中運用科技解決問題,這幾年林信廷開發不同的跨域課程,成功結合文史與科技,讓資訊課程長出不同的樣貌。他認為資訊課很有意義,能讓學生正視資安的重要性,瞭解媒體素養,學習機構運動,並真正掌握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也期盼將自己開發課程的經驗,分享給不同領域老師,「這幾年上課下來,看見跨域課程的優點,希望能把我們所累積到的能量與資源,分享給更多科目老師使用。」熱血的Super教師林信廷歡迎老師們與他一起開發研究教案,繼續為教育貢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