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3C遇到讀報 思考創意大爆發

行動學習融入國語文領域,不但擴大學生的視野,更悄悄改變一所學校。

臺北市武功國小教師柯予晴把行動學習結合讀報教育,她受邀在「二○一六讀報教育全國成果發表會」分享經驗。她表示,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把報紙加上網路,再透過科技工具,就能讓孩子的學習更多元。

柯予晴表示,國語課有一篇課文〈用膝蓋跳舞的女孩〉,講的是曾獲總統教育獎的郭韋齊的故事,當時班上閱讀國語日報,報紙正好報導了郭韋齊的新聞:「折翼天使郭韋齊 單車環島為警察加油」,小朋友讀到這則新聞都很有感。她鼓勵學童用平板電腦下載App製作「為郭韋齊加油」的電子卡片,並把電子卡片上傳到郭韋齊臉書。過程中,小朋友每天上YouTube線上影音平台及利用Google搜尋引擎,關心郭韋齊的形成及狀況,創作電子卡片也發揮美感和創意。

除了把讀報的行動學習融入生命教育,小朋友用行動工具拍攝的校園微電影,更意外地舒緩了學校面臨少子化的壓力。柯予晴表示,武功國小曾是六十多班、近三千名學生的大校,近年受少子化影響,逐年減班,目前每個年級剩兩班,學生只有兩百多名。

為了活化閒置空間,臺北市政府曾要求學校空出一棟教學大樓作為他用,小朋友知道教學大樓空出後,就無法在一樓溜冰場溜冰,於是展開「搶救溜冰場行動」。小朋友從國語日報樂學版閱讀許多學校辦學特色,決定自己擔任小記者,記錄武功校園特色教學,拍攝校園亮點微電影,每個學童看到的校園亮點都不同,有人報導學校的開心農場,也有小朋友拍攝溫馨的母親節活動,還透過網路上傳到臉書,引發社區家長熱烈迴響,隔年小一新生多了十人。

另外,柯予晴也訓練學童改寫報紙新聞,並擔任小主播和小記者,模擬電視台新聞播報,訓練學童口語表達及臨場反應。

國語日報統計,一百零四學年度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實驗班分布二十一個縣市,五百二十九校參與,學生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五人,離島地區班級數倍增。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教師教學善用報紙資源,不但能掌握新的教育政策,也能擴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說,感謝讀報教師熱情付出,希望文化刺激不足地區的每個學生,都能享有讀報資源,提升學習視野,也期望讀報教師持續改變偏鄉,「只要去做就會改變」。

國語日報總編輯鄭淑華指出,未來讀報教育將朝三方向努力,包括持續資源開發,扮演媒合平臺;持續弱勢照顧,弭平教育資源落差;多元教材開發,豐富讀報教育內涵。

臺北市武功國小教師柯予晴把行動學習結合讀報教育。攝影:陳壁銘

讀報教育讓師生用閱讀創造未來。攝影:陳壁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