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趨勢無法擋 臺大公布3項教學因應措施

圖片來源:123RF

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熱潮,但也衍生疑慮。繼清華大學於2月成立全臺第一個AI影響教學工作小組之後,臺灣大學也於3月公布「針對生成式AI工具之教學因應措施」,認為AI輔助與人機協作是未來發展不可阻擋之趨勢,會正面看待且善加利用,建議教師先釐清課程使用AI工具規範,最好也標示在課程大綱內。

為因應AI工具、人機協作的發展趨勢,臺大鼓勵教師將ChatGPT等工具視為精進教學的契機,適時調整課程,也建議學生瞭解AI工具的使用限制,並善用工具輔助學習。臺大教發中心已完成專頁說明,提供教師與學生關於 ChatGPT 的介紹,以及正確使用之建議和提醒。主要精神與方向如下:

如何因應學生在課程內使用AI生成工具?

如果教師對於學生使用 ChatGPT 等生成式AI工具有所顧慮,可以從三方面來調整:

一、清楚地和學生溝通AI生成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限制:首先,教師應該先釐清在課程中使用AI生成工具的原則和規範,除了透過口頭的說明和提醒讓學生清楚瞭解相關規定,最好也在課程一開始就把相關規定明白標示於課程大綱內,藉以和學生達成共識避免爭議。教師同時需要思考,哪些課堂活動和作業可以或不可以使用AI生成工具?在可以使用的情況下,使用方式或範圍是什麼?若不可以使用,又會如何偵測學生使用與否?以及會怎麼處理誤用情況的發生?

二、加強課堂實作或演練:依照不同課程性質,提供學生必須在課堂中進行或完成的學習活動。

三、調整課程評量方式:把學習評量範圍加廣,不著重在單一評量或最終結果,而是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展現的進步或累積成果。另一種方法是加深學習評量內容,提升作業或考試題目難度、加入課程獨特性內容,或是做更能反映出學生個人特色的評量設計等。

如何運用 ChatGPT 於教學工作上?

一、出考題或是檢測答案:出題時先用 ChatGPT 試做,如果可以獲得大部分正確答案,或許就表示題目應該進行調整。教師可以從提升題目難度、加入課程獨特性內容、或能夠反映學生個人特色等角度來進行調整。

二、草擬教學計畫或作業說明:利用 ChatGPT 製作初稿或整理可能的想法,再加以精進修改,提高工作效率;另也可以用 ChatGPT 檢視作業說明是否完備,確認需要修正或多加解釋的地方。

三、製作教學或學習素材:使用 ChatGPT 來製作學習單、練習題、活動說明,或是製作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

哪些課程或學習內容適合使用 ChatGPT?

臺大表示,ChatGPT是一個語言模型,可以用於支持各種需要自然語言處理的課程,例如「語文和語言學」,ChatGPT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分析語言各面向,包括文法、句型和語義學;在「傳播和媒體研究」中,則用來探索不同形式媒體和傳播管道中之語言使用方式,包括社交媒體、新聞和廣告;「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課程中,ChatGPT幫助學生理解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的原理,包括文本分類、語言建模和情感分析等技術。

還有「心理學和認知科學」,ChatGPT可以用來研究人類如何處理語言和相互溝通,以及技術如何改變溝通模式。而在「教育和語文學習」方面,則可透過ChatGPT提供反饋、練習和對話來支持語文學習。

是否有工具可以偵測學生有沒有使用 ChatGPT?

臺大表示,目前針對 ChatGPT 生成內容的偵測工具有:OpenAI AI Text Classifier、CheckforAI、GPTzero.me及 Content at Scale 等,但目前偵測 ChatGPT 生成文字的技術並無法提供足夠的準確度,讓教師藉以判斷特定作業中是否使用到AI生成內容。此外,如果生成內容經過修改而不是被直接使用,偵測的困難度更高。

此外,AI生成的文字內容為隨機文字組合,因此即使偵測工具判定作業中有使用AI生成之文字,亦無法提供確切的證據,不像現存的原創性檢核工具,可以明確指出相似內容之期刊、或網頁內容。在此前提下,教師應當謹慎使用任何偵測AI生成內容的工具,以避免出現錯誤偵測時,無法以有效方法進行驗證,而引發更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