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學與科學的跨領域對話——內壢高中廚藝科學饗宴

內壢高中家政老師李秀靜、國文老師黃瑞芬和化學老師林香岑開設「廚藝科學饗宴」多元選修課程,獲選為教育部國教署109年亮點課程。

內壢高中家政老師李秀靜個性喜歡嘗試新事物,她與校內國文老師黃瑞芬和化學老師林香岑開設多元選修課程「廚藝科學饗宴」,獲選為教育部國教署109年亮點課程。這門課以「節氣時令」為縱軸,介紹桃園的在地當季食材;再以「飲食、文學與科學的跨領域對話」為橫軸,希望學生們在108課綱底下培養跨領域實作能力。

李秀靜是南投人,婚後移居到新竹。她從1999年內壢高中剛成立時,進入學校服務至今。李秀靜笑說,家政老師一個學期負責九個班級,重複的教學內容久了容易無聊,讓她有了動力不斷更新課程。

2005年,李秀靜以「黑心食品與良心食品」教案,榮獲教育部家政學科中心教材競賽全國特優,「對我而言是蠻大的鼓勵」。有了動機又有了成就感,驅使李秀靜開始深耕食育課程開發,投身跨領域課程設計,並前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進修,在2016年又拿到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

國文+化學+家政=最熱門的選修課

受到校內學生歡迎的選修課「廚藝科學饗宴」,一開始是李秀靜深感食安議題頻繁,食物又與家政課程相關。為了讓食安議題能以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切入,她找來志同道合的國文老師黃瑞芬和化學老師林香岑,三人歷經兩年多研發課綱、進行教學實驗,成為了內壢高中一年級最熱門的選修課。

學生實作南瓜玉米煎餅,認識節令食物。

課程除了探討食安問題外,也希望培養學生食在當季、食在當地的永續飲食觀念。在國文科方面,學生在品茗美食的同時,也可賞析相關文學作品、練習創作小詩。化學科方面,則透過各種食材,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識生活中的化學變化。

學生透過椪糖探究與實作,思考烤焦的食物是否能吃。

李秀靜舉例,課程的第一週,先由國文科飲食文學選讀「江振誠大師——匠與藝的認知」文章,帶領學生瞭解食安問題,思考古早味傳統廚德。第二週家政科則以中秋節月餅柚子,引入節氣飲食概念,舖陳後續的課程內容將依照當令食材作為主角。第三週由「化學科」結合生活情境,以中秋節烤肉為例,帶領學生認識梅納反應及焦糖反應,思考「烤焦的食物能吃嗎?」

課程融入桃園在地文化

在探討食安議題的過程中,課程也希望並融入桃園在地文化,例如以茶為主題的月份,除了帶領學生品茗桃園特有的龍潭龍泉茶與客家擂茶之外,國文課還會讓學生閱讀飲茶文學、練習創作擂茶詩。化學課則以茶多酚檢測,邀請學生「一起來找茶」,透過實驗,檢驗市售瓶裝茶是否如廣告宣稱含有豐富的茶多酚。

「廚藝科學饗宴」課程融入桃園在地文化,圖為師生們踏查參訪蓮荷園。

除此之外,配合108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李秀靜特別在每個學期末專門安排一堂課,教導學生如何結合廚藝科學饗宴課堂所學與期末分組報告,打造專屬個人風格的學習歷程檔案,以便升大學時可以吸引教授目光。她笑說,在老師們的鼓勵下,課程上路至今,每個學期末都有高達三分之二學生會以這門課作為主題,上傳學習歷程檔案。

李秀靜表示,和過去一般課程相比,這門課程屬於全新課程,所有教材都是集結三位老師的心力共同研發。雖然上起課來不比有課綱可以依循的課程輕鬆,但在跨領域課程的研發過程中,三位教師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學習及對話,不斷的進行共備與協調溝通,彼此間漸漸形塑出良好的默契,讓教學內容除了展現課程豐富度之外,也兼顧了學習深度。「重要的是,能跟著學生們一起教學相長,讓我們的成就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