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富山國際教育實驗小學|引進國際教育,扭轉廢校命運

富山實驗小學曾面臨廢校命運,現在以英語、國際教育為特色的課程,吸引眾多家長跨區搶讀的明星學校,更是臺灣國際教育的重要示範校。

富山實小希望打造出英語好,同時也具備國際素養與文化力的學生。(圖片提供/富山國際教育實驗小學)

離開熱鬧的臺東市區,沿著臺十一線行駛,沿途經過頗富盛名的小野柳、加路蘭海岸,大約10分鐘後才會抵達此行的目的地──富山國際教育實驗小學。

正如臺東海岸線海天一線的美景吸引不少觀光客遠道而來,富山實小也吸引不少家長,甚至是其他國小校長,即使跨學區也要將孩子送來這裡就讀。

時光倒回2015年左右,當時富山國小正面臨裁校。剛轉調過來的校長廖偉民,不想當一個關掉學校的校長,為此他大膽選擇轉型,從體制內的課程改做以國際教育為主的實驗教育。

發展跨領域國際教育課程

2016年富山開始試辦以國際教育為主的課程,2018年6月正式掛牌,成為臺灣第一所公辦公營的國際教育實驗小學。其課程以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及全球責任感等4個教育面向為骨幹,並將英語做為發展國際教育過程中,必須培養的重要能力。

轉型後的富山,課程有兩大主軸,其一為國際教育,其二為英語教學。在英語部分,向下延伸教學到低年級,並增加授課節數,小一到小六每週各上5節英文課,且依能力分班、採混齡教學。

為打造沉浸式的英語學習情境,外籍教師還會偕同體育、藝文老師授課,讓英語真正融入生活裡,「我們預估未來富山的孩子國小畢業後,英語能達高二程度,」廖偉民自信的說。

至於國際教育課程,領域相當多元,文化、環境、經濟等議題都落入教材當中,並打破學科限制,發展出跨領域的課程內容。廖偉民舉例,其中一個主題「海洋垃圾與世界關聯」,便需要洋流知識、比例尺觀念,才能瞭解異國垃圾如何飄洋過海來到臺灣。

文化同時也是國際教育中相當重要的能力,為此廖偉民找來臺灣大學的國際學生進行每週一次的視訊,增進學生英語口說能力與文化刺激。

另一個創新之舉,是增加國際共學共做、國際教育移動等課程,前者會與國外學校透過視訊共同上課,後者則是直接將學生帶到國外實地上課。

他舉例,學校的高年級學生便利用暑假出發前往泰國曼谷廚藝學校Sompong Thai Cooking School,進行全英文的泰國料理與文化課程,讓學生直接感受國際文化差異。

證明偏鄉一樣能走入世界

每年持續增加的學生數,說明了家長對富山實小教育理念的認同,曾任富山國小家長會長的邱淑琪表示,轉型後增加的學生量也讓不少社區居民感覺學校「活」了起來,「以前學生數不到40個,現在年年都滿額,」她說。

做為全臺第一所公辦公營,並以國際教育為主軸的實驗教育國小,富山的成功不只讓學校起死回生,更研發出一套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國際教育課程,成為臺灣重要的國際教育實驗學校示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