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慧玟:從雲門經驗創辦藝術實驗小學,讓偏鄉小校重生

剛卸下雲門教室執行長工作不久的温慧玟,臨危授命在屏東縣打造全臺第一所藝術實驗小學,翻轉大成國小即將面臨廢校的命運。2022年12月,她更進一步成立「勾勾手合作社」,讓看似平行線的教育與藝術團隊勾勾手,擴大藝術教育成為生活日常的可能性。

勾勾手合作社提供

「如果不使用手,我們可以怎麼玩球?」屏東縣大成藝術實驗小學的身體課上,老師拋出了這個難題。於是,有人將球夾在雙腿間跳躍著、有人用小肚子滾動著球、有人用頭推著球前進,孩子們發揮創意,各自找出與眾不同的遊戲方式。

從雲門經驗出發,讓偏鄉小校重生

這堂身體課,是屏東縣大成藝術實驗小學的特色課程。大成實驗小學是政府委託關渡藝術文化基金會共同合作,引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雲門舞集舞蹈教室,並媒合多元藝術教育資源與人力所創辦的實驗學校。這背後的重要推手,是剛卸任的雲門教室執行長温慧玟。

温慧玟過去在雲門舞集教室,集結藝術與教育領域專家,共同研發設計出「生活律動」教學系統。她深知,藝術實驗學校並非要培育專業的藝術人才,而是思考如何讓藝術成為一種「教學法」和「教學方式」。温慧玟在2021年收到屏東縣政府的邀請,要把即將廢校的大成國小,打造成為藝術實驗小學,「原本兩年的籌備期,縮短到半年,4、5月忙著撰寫並送出實驗計畫,包括招募老師等所有細節」,她形容籌備過程是「連滾帶爬」才能順利在8月開學。

「我現在有一個新的玩具,就是一所藝術實驗小學。」温慧玟笑說,過去從未想過,藝術能讓一所即將被消失的偏鄉小學找回生存的意義。從接手時只剩不到30個小孩,兩年後倍數成長到68位;一年級甚至有19位,接近滿班。他們也不斷找出藝術實驗學校的新的玩法,讓老師和孩子都覺得學習是好玩的事。

第一學期校外教學,他們特別安排到高雄衛武營,這是孩子們第一次走進藝術場館。當時正好有布拉瑞揚舞團演出以阿美族巴卡路耐(Pakarongay)年齡階級邁入成年的訓練過程為根基的作品《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藉由舞者們自身成長的自省,帶給成長過程中需要力量的人們。温慧玟特別和舞團商量讓孩子看排練。行程結束,老師又帶著他們討論「長大是什麼?」「有孩子提出,『長大是沒有害怕作業和訂正』。後來他們把這句話做成謝卡,送給布拉瑞揚舞團。」温慧玟說。

創辦勾勾手,結合各種跨域資源

實際參與第一線的藝術實驗計畫,讓温慧玟意識到偏鄉很多家庭的功能不像都會區那麼健全,學校幾乎就是孩子的全部。為了讓藝術教育更扎根,很有行動力的温慧玟成立「勾勾手合作社」。「當初想到勾勾手的概念,就是大家可以手牽手,因為認同藝術教育的無限想像,共同攜手完成。」温慧玟說,他要讓教育場域跟藝術團隊勾勾手、讓民間資源與公部門都可以跟藝術勾勾手。

為了要讓偏鄉的孩子走進劇場,「勾勾手合作社」開啟了「藝術玩伴計畫」,並在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推出第1號作品《永遠不要長大的地方》,地點選在臺南市。1號計畫在臺南原生劇場連演14場,其中有6場公益場次跟20多所學校合作,約1000位小孩跟著老師走進劇場。

勾勾手希望孩子走進劇場不是單純看一場美麗的「煙火」或吃一頓好吃的大餐,而是有機會瞭解大餐裡的材料,這些材料又是怎麼來的?跟其他學習的鏈結又有什麼關聯?因此「藝術玩伴計畫」在觀賞演出前,學校老師會先參加師培工作坊,思考劇裡的創作元素可以和哪些學科的教學內容整合,回到學校先做引導,當孩子走進劇場時已有部分先備知識,並非全然陌生。公益場次還有演前導聆和演後創作者與孩子們的互動與交流。之後老師繼續帶著孩子從創作延伸討論,環環相扣。

有了成功經驗,2023年12月,2號作品《初生La Naissance》同樣會在臺南登場。這是一個從一顆蛋開始的故事,不僅故事充滿想像,舞臺上的光影和偶,完全可以打開觀眾不一樣的視野。「如果從一顆蛋開始,還可以跟學科整合,例如動物的胎生跟卵生等自然科,都能激發很多討論。」温慧玟腦袋動得很快,已經想到各種與教育結合的方式,他期待在劇場聽到更多孩子發出「哇!」的驚嘆,她知道,那就是被藝術勾引的開始,也是勾勾手最想完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