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男,休假去女行!」──見職場的性別平等與不平等

一、設計歷程與教學實踐反思

我是國文科教師,在108課綱課本所選錄的文本當中,其實看得出來有滿多選文均注重「性平教育」這一塊,縱使有古文選文上,有性別不平等之狀況(畢竟反映當時狀況),但在備課用書上,也都會提醒教學者應注意,甚至補充。

但我想,高中階段的學生,不繼續升學者將投入職場;至於繼續升學者,也會有泰半的人打工以貼補己用,故在設計課程的動機上,我即希望孩子們可以對「職場上的性別平等與不平等」有所意識。因為先有意識與感受,才會有後面假設面對職場的不友善,採取的行動等。因此我的課程設計,內容上以「職場性平」為經,形式上以「影片貫串」為緯,比如在引起動機上,讓同學欣賞經典台劇《親戚不計較》中呈現我國1960年代農業社會「重男輕女」,及桃園市政府社會局拍的短片,甚至希望同學可以以組別為單位「自己拍片」,經緯交織出符合學習目標與主題的課程內容。

而透過這4節課的設計與教學實踐,我也有所反思。如果時間允許,或者未來有機會,我希望可以將主題延伸至「如果職場性別不平等的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我該如何進行權利救濟?」並且與其他領域的教師一起共備、討論,甚至協同教學,我相信能使主題所拓及的面向更加完整。或者把更多的課程主導權交到學生手上,讓他們試試看,我也相當期待這群未來的中堅分子,可以怎麼帶領這堂課走到不同的地方呢!

學生認真討論劇本與繪製分鏡畫面,為影片成品努力。

二、學生學習成效分析

1. 引起動機:戲劇《親戚不計較》明顯對於學生來說有吸引力,內容除融合台灣1960年代農業社會的背景以外,也讓他們洞悉男女之間存在的不平等狀況。

2. 勞動參與率:雖然高一的同學公民課還沒學到這個主題,但因為勞動參與率的概念不難,因此我用幾道簡單的學測題、國考題進行簡單的評量,學生普遍都能理解並答對。

向學生介紹何謂「勞動參與率」,並以大考題目評量

3. 性平影片拍攝:這部分是整個課程當中,最讓我驚豔的。儘管在一開始的分鏡繪製及劇本發想有點困難,但經引導後,八組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有兩組原本的構思內容極為類似,但後來我引導他們可以發展同一主題但不同路線的劇情方向),且加上他們這個世代幾乎是「數位原民」,因此拍攝、剪輯、上字幕、配樂,幾乎表現得遠超乎我想像,相當值得鼓勵。

第一組影片成品:《他和她都可以》。

第六組影片成品:《性別平等》。

三、未來教學的修正建議

1. 可與其他領域教師協同設計與教學。

2. 分組限制的必要性:這次我雖讓他們分組,但並非毫無限制。比如我要他們一組中,單一生理性別至少要有2人。雖然學生並未反彈,但我也自己反思如果性別比例失衡,是否會影響課程進行與影片成果的產出。

成果發表的形式:這個班比較害羞,雖然影片都很放得開,但成果發表會前,他們希望不要有人上去介紹影片,而是直接欣賞就好。這讓我覺得「少了些什麼」,因此如果下一屆有類似的課程,我會請組員上去簡介自己拍攝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