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珍因地制宜策略,打造不一樣的公立學校

花蓮縣中原國小校長蕭美珍過去服務於明禮國小,曾經面臨震災與減班的壓力,她在親子天下「校園領導力工作坊」上,談到如何讓學校從不利的條件中找到翻轉契機,也讓孩子從地震中學習。

花蓮縣中原國小校長蕭美珍。

113年我從明禮國小轉任中原國小,以下以之前在明禮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我在106年到明禮國小,明禮擁有120年歷史,是花蓮最古老的學校,因為在弱勢學區,加上位在美崙斷層帶上,地震頻繁,班級數從二十班逐年遞減到十班。面對這樣的困境,當時我和老師們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讓這個學校有新的展能。

將地震危機轉化為學習契機

其實明禮校園周邊有森林和溪流環繞,景觀非常漂亮,當時便跟老師們提出「城市遊樂園」的品牌概念。老師們因為減班超額,壓力很大,一直很希望學校有不一樣的作為,所以我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先凝聚大家的教育觀:「以人為本、在地關懷、共創價值」;再擬定兩條校務發展策略:「城市遊樂園」、「里校共學基地」,期望以品牌概念,建構新的教育內涵,翻轉地震學校的刻板印象。

107年,正當我們如火如荼推動城市遊樂園方案,二月六日花蓮發生規模六的地震,學校受到重創,災損非常嚴重;當時大家都很擔心,下一學年的學生可能會更少,因此我們暫時把城市遊樂園的概念放下,聚焦於「與地震共處」。

之後兩年做了兩套課程主軸線,第一是把工程變課程,例如讓五、六年級的孩子知道什麼是建築補強方法,因為這是他們生活在地震帶必須知道的知識。第二是推動媒體行動學習,請專家來教導孩子進行震災的影像紀錄;並進行學校及社區災損重建的美化教學。

也就是說,把危機轉換成改變的契機,讓孩子從地震當中學習,也能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因地制宜的課程創新

因為有之前這段歷程,凝聚了老師們的共識,之後推展城市遊樂園的速度就更快。從109年開始,延續之前定案的三大主題:閱讀、走讀、探索,由低、中、高三個年級的老師,各負責撰寫一個主題的系列課程,形成很多教學模組,確保即使授課老師不同,學生仍能接受到完整的校本課程。第四年的時候,我們將三組課程送交教育部參加比賽,獲得很好的成績,證明這些教學方案具優質性和可持續性。很重要的是,透過戶外走讀與探索,引起孩子探究的樂趣,讓學習弱勢的學生也能玩出學習力。

因為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明禮國小也重新建置防災教育系統,讓孩子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在113年4月3日發生的大地震中,整個花蓮都是重災區,明禮學區倒了五棟大樓,很多學生家庭受災,但這一次學校很快就恢復了如常的生活,因為防災教育已經深植在孩子的素養跟行動中。此外,我們也以學校為核心,進行七公里的街訪,深入瞭解斷層帶上的居民如何因應環境生活,將真實經歷融入學習。每個學校都應該要因地制宜,發展校本課程以外的內容,才能讓孩子學習到適應生活環境的素養和能力,更能讓學校從不利的條件中找到翻轉契機,展現不一樣的公立學校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