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文鈴台北報導】求學生涯讓人苦惱的開根號,化為一件件折紙作品後,原本抽象的平面概念,成為立體四邊形、根號N螺線。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科老師李政憲4年前參與師大教授舉行的數學研習,發現透過折紙,竟然可以解釋乘法公式、勾股定理。他帶著8年級學生玩折紙拼貼,折出正多邊形、有理數、無理數等作品。透過好玩的折紙,讓孩子不再恐懼數學。
身體力行 公式原理不需死背
教育部13日舉行國中活化教學列車第31場記者會,數學輔導團教師、教育部科教專案計劃主持人李政憲,與同為數學教學社群的桃園縣山腳國中謝熹鈐老師,於記者會現場示範動手折紙。這項折紙數學課程,讓許多同學透過身體力行學數學,了解原理,不像背公式,時間一久就忘了。
記者會上擺著色彩繽紛的折紙作品,都是林口國中學生以數學原理折出的作品。8年級學生楊庭雅拿著超大張發票,以1:1:√2原理,不斷翻折就成了螺旋狀的根號N螺線。她說,不需要背誦繁瑣的數學公式,折紙好玩又有成就感,她笑著說:「我就是靠這個記住原理,計算比較熟練。」
立體作品 概念不用憑空想像
9年級學生古沁瑜說,以前上數學課,老師在黑板解釋抽象的幾何圖形,只能憑空想像,用數學方式來折紙,腦子裡有了立體概念圖像,考試解題時比較直觀、更好解題。李政憲說,折紙課程的優點在於,當學生還未學過尺規作圖,就能以簡單的折紙思考數學問題。3年前,他將這項課程分享給校內數學老師,讓更多8年級學生接觸折紙課程。
他隨手拿起一張影印紙,以3個角分別為30度、60度、90度的直角三角形,拼起來成為正四面體的立體粽子。每逢端午節,他總是帶著班上學生動手折粽子,藉機融入數學概念。
融會貫通 思考讓創意不間斷
國小參加區域性科學營,上過李政憲「折紙數學課」的9年級學生馬崑庭說,他曾經以數張小小的名片紙,以數學原理折出高度到達腰際的大機器人,讓他好有成就感。他認為,折紙不只是折紙而已,將概念融會貫通後,老師教一種方法,他會自己思考,有沒有第2、第3種解法?腦中各種創意想法會不斷跑出來。李政憲老師告訴他:「能得到答案就是好方法。」對學生的創意不設限,讓它激發出更多數學解法。
李政憲說,學數學並非靠背公式解題而已,透過折紙,以垂直線、輔助線、翻轉鏡射等原理,讓學生去解開不同的題目,觸類旁通,了解數學公式是怎麼來的,改變過去套公式解題的刻板動作,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他推廣折紙數學的最大目的。
(圖說)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教師李政憲(右1)示範摺紙課程,將抽象的數學生活化,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門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學原理。(圖文/姜林佑)
參考資料來源:2013-12-12 21:16 台灣立報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