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生多,高雄林園高中「最強多元選修課」如何改變孩子視野?

▲ 黃建賓攝

地處偏鄉的林園高中,利用在地的洋蔥農業為主題開課,帶領學生設計提高農作效率的方案,不但幫助農民,也為學生找到好的自主學習計畫。

高雄市林園高中是一所完全中學,校長黃碧惠說,歷史悠久的林園工業區曾是政府十大建設重鎮,帶來了很多外來人口,而本地學生如果去市區念書,坐客運至少得花一小時,因此在地就學率高達9成以上。遠離市區且環境封閉,學生相對單純,但老師們不諱言地處「文化偏鄉」,學校自然得擔負起改變學生視野與命運的要角。

目前林園國中部還有50班的規模,但高中一個年級只有6班,如何開出符合新課綱要求的1.5倍數多元選修課,靠的是行政團隊彼此合作與積極尋求外援。黃碧惠說,除了第二外語,其他的選修課都由校內老師跨領域共備後產出,至於觀念很新的無人機、AI等課程,就要尋求與鄰近大學合作,教授每週固定一天來教學生,有興趣的老師跟著一起學。

學生所學實際幫助務農家人

「比起市區學校,這裡更能設計出特色課程,像是本產的洋蔥,品質非常好,但外地人大多不知道,」黃碧惠得意的笑著說,林園高中充分利用在地農產品,設計出結合生物與科技融入的課程,為此還建置了一座屋頂農場,讓師生一起種有機洋蔥、研究魚菜共生,學生甚至設計出感應式除草機,有效提高農作物品質,109學年度起,已經有幾位準高二學生的自主學習計畫,就是和洋蔥相關的主題。

黃建賓攝

林園不少孩子成長於務農家庭,主動提出想要結合所學,推廣在地特色農業的想法,師生們還以行動實質幫助農民並改善土地安全。去年初林園高中與實踐大學資訊通訊學系合作,結合空中載具及AI影像辨識技術,搭配機械手臂行走在田埂間自動除草和採收,不但有助於減輕農務,還可減少使用對人體及土地有害的除草劑,這臺改良版的「蔥明鋤草車」,果然在2019年全國新興科技暨資訊應用創意競賽中,勇奪全國第三名。

林園蔥明車經過多次修正後,也發展出完整的教學模式,在高中部的社團課及多元選修課程開設專題,先開啟學生的研究興趣,再引導他們做自主學習計畫。

參與高中社團開課的國中部生物老師葉建志說,很多高一學生過去沒有自主學習經驗,一下子要他們寫自主學習計畫,會很茫然。因此比較務實的做法是給學生一個方向,像是高一參加過社團的學生,高二就以小組合作方式,分析洋蔥生長數據,整理出適合林園區洋蔥種植的大數據資料庫,控制生長週期與收成量,這就會是一份很不錯的自主學習計畫。

「中油班」提前預約就業機會

林園高中還有一個很受矚目的「中油班」,只要考得進去,3年後可優先選擇直接到中油林園廠就業,18歲就能上班賺錢。

黃碧惠說:「我們有考上雄中、雄女不去的,留在林園念書就是為了進中油班;也有人高中畢業後考上成大不去念,選擇先到中油就業,可能他的爸爸或阿公都在中油上班,國營事業福利好又離家近,有機會就要先卡位。」社區裡經濟弱勢孩子不少,這也是中油班搶手的原因之一。

今年高三的黃靖傑是中油班應屆畢業生,高一時曾和全班一起去參觀中油廠的環保措施,激發了他想要投入相關領域研究的心,化學課就選擇「測量機車排放廢氣中碳氫氧比例」的專題,也積極參加校內物聯網社團,從高一小論文「汽機車排放回收再利用」,做到高二科展「讓廢氣不再廢棄」,豐富的經歷和明確的學術導向,讓他以特殊選才提前錄取成大不分系,在家人全力支持下,他決定半工半讀念大學,希望未來有機會改善家鄉及更多地方的空汙問題。

每年只要有幾位這樣培育成功的案例,就會讓林園高中校長和老師們得到更多激勵,對內形成教師社群共備,強化多元及跨域開課能力;對外則四處尋找可用資源,引進外部如大學、企業,甚至在地小農的援助,替學生開出多元選修與社團課程。

在外界眼中常認為完全中學管理不易,但黃碧惠反而認為六年一貫的好處是,學校有較長時間可以形塑學生的理想樣貌;很多課程設計與內外部師資,也可以國高中共享,只要有心、有行動力,即使偏遠地區學校,也能開出令人眼睛一亮的多元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