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蓬萊國小超能課——比體育課受歡迎的動手動腦課

蓬萊國小因應108課綱的核心素養及STEAM趨勢,與政大學習實驗室、智高積木合作,開設一到六年級的超能課,成為全校性的校本課程

「耶耶耶!我們的車跑最快!」「哈哈哈!他們的車會倒退嚕!」在萬里無雲、豔陽高照的臺北市蓬萊國小校園內,小朋友們絲毫不感覺熱,沉浸於用積木組裝的太陽能車奔馳競賽,這是該校打造的STEAM「超能課程」。校長尚漢鼎說:「這已經超越體育課,成為我們學生最喜愛的一堂課。」

蓬萊國小三年級學童上的超能課程「太陽能車——三輪車型態」,讓孩子先了解太陽能板、馬達與齒輪的運用,透過積木組裝設計車子,結合這些所學,親手組裝太陽能源車。時值近午,陽光充足直射,車子驅動前行,孩童們興奮的手舞足蹈。分組競賽中,學生王元亨、楊昀達跟鎖翊杰共同設計的車子跑最快,「把馬達跟前輪裝在一起!」他們雀躍分享自己車子快速的訣竅,可是,前輪裝了馬達比較重,車身容易傾斜,「我們把後輪再加一層輪圈,車子就能平衡。」

「解決問題」是孩子上超能課程最大的收穫。課程設計的老師杜嘉玲說,車子組裝後為何不會動?孩子們要自己找出問題,可能是輪跟框卡住、可能是電源線沒裝好;至於如何快速行駛或是可以載重,就跟生活中很多限制一樣,都要靠自己找出問題,測試解決。

這只是超能課程的一部分,蓬萊國小因應108課綱的核心素養,及世界潮流下的STEAM教育思維,與政大學習實驗室、智高積木簽署三方教育合作協定,由三位老師共同備課,針對低、中、高年級設計各種教案,從最初級的「不插電學程式」到用Scratch寫程式,將超能課程從一到六年級串接起來,成為全校性的校本課程。

尚漢鼎表示,命名超能課程是鼓勵教師團隊「超乎所想,跨越所能」,希望孩子「超越其學,增益其能」,讓學生跨域增能發揮創意,培育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的各項素養能力,並鼓勵各科教師在STEAM概念下,思索將科技融入所有領域學習。

教務主任潘婉茹說,低年級超能課程的教材資源是智慧積木,將英語科結合積木課程,不僅認識英文字母、數字、顏色,做動物積木也加強對英文單字的了解。中年級與科學科技工程結合,設計太陽能、彈力等動力積木機械裝置,讓孩子理解機械、動力,對工程概念有基礎了解。

高年級的教材資源是智能機器裝置,結合程式語言撰寫與閱讀簡報能力,例如閱讀好書的簡報心得,轉化成程式編程到Zenbo機器人上。學習過程中,用各種生活情境讓孩子思索關鍵性問題及如何解決的能力。

藉由超能課程培養孩子邏輯、推理、空間、思考、創意,老師簡心慧說,讓孩子自己組裝變身,發揮創意,狗能變成「會站立或拿吸塵器的狗」,或是章魚變成「提滿燈籠的章魚」,「國小二年級可以這樣,超乎我想像,」她說。

分組合作中學溝通和領導

蓬萊國小的超能課程另一大特色是,引導學生學習小組合作,透過洞察問題、演算規律、歸納設計及解析分享四種策略步驟,藉由腦力激盪,從同儕互動、合作中不斷動腦、模擬、修正、解決問題,達到成功。

「超能課程期待小朋友也有溝通能力及領導統御整合,」尚漢鼎說,每一節課都在鍛鍊綜合能力,一般學科不會都是分組,但在超能課程分組會有領導人,要有基礎能力才能對話;可是「每個人是領袖,誰要當藍領?」他強調,小組得靠合作、發揮自己優勢共同解決問題,「在這堂課沒有『客人』!」所有學童融入其中才會成功,孩子也從中得到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