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外埔區外埔國小 七個習慣活化課堂風景

校園的七個習慣樹與教室裡的使命宣言,幫助師生品德更上一層樓

「品格教育絕不只是教育界的新流行趨勢,而是良好教育的基本元素。」美國教育界在「品格教育宣言」中指出,家庭、學校與社區,都應共同參與。然而,用何種方式著手,才能讓這個教育的重要課題深刻內化?臺中市外埔國小以「七個習慣」切入,讓師生都能在品德更上一層樓。

「七個習慣」改變學習風景

品德教育著重培育道德與品格,是國小階段教育的重點,品德教育實施的好壞,能左右班風與校風,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室中更加舉足輕重,教法和工具都只是技術的鑽研,品德的養成才是教育的精髓,讓學生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擁有翻轉的能力。

外埔國小重視品德教育,推廣「七個習慣」:主動積極,做好份內工作;以終為始,訂定自我目標;要事第一,按部就班執行工作;雙贏思維,讓自己擁有好人緣;知彼解己,專心用心理解對方;統合綜效,在生活中選擇最佳方案;不斷更新,時時增進自己前六項的能力。在生活中深刻應用「七個習慣」,不僅培養學生成為自己的領導人,同時也改變了外埔國小的學習風景。

最早的改變發生在全校教職員,大家在接受「七個習慣」的專業培訓後,成立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透過社群的經驗及分享,一同面對教學上的困境,給予彼此正向的支持與陪伴,能夠迅速地看到自己教學的盲點,立即改進,提供學生量身打造的的學習方案,將正能量凝聚在社群成員的心中,也將更好的習慣與品德呈現在課堂中。

從老師開始,漸漸影響學生

隨後,教師將七個習慣帶入學校生活,讓學生的活動與課程也有了新風貌。4月份的兒童週跳脫吃喝玩樂,舉辦跳蚤市場,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珍惜物品以及金錢運用的重要性,又配合安得烈食物銀行發起物資捐贈,讓學生體驗「施比受更有福」,在自己行有餘力之時,不忘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漸漸的,七個習慣成為外埔人的生活中心,走在校園,總能發現一棵棵特別的「習慣樹」,不僅美化了校園空間,更能時時刻刻提醒學生,無論是動態活動或是靜態學習,好的習慣能幫助我們有更清晰的思緒面對眼前的事物。

除此之外,校園各處張貼的學生作品,提供學生們互相砥礪、互相讚美的機會,達到同儕間的良性競爭,共創雙贏思維;而教室內則是張貼學生的使命宣言,讓學生在學期初訂定本學期想達成的目標,然後全班一起審視使命宣言,由學生自己量度自己與目標的距離,督促自己前進,培養學生主動積極「訂定目標」的能力,並轉化成內在的好習慣。

透過環境的佈置、搭配課程設計,以及教師的不斷進修,外埔國小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把好習慣潛移默化,使自己的品德更上一層樓,「七個習慣」的教學與實踐,不僅培養外埔兒童具備品格力與生活力,更成為了外埔國小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的活水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