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素養,從拆解讀懂教科書開始!龍潭國中會考減C的秘密

▲ 七年級學生第1堂閱讀素養課,就是閱讀篇章文字標題,認識教科書的編排結構,畫出專屬自己的樹狀圖講義。問及心得學生二話不說,「回家做筆記很有用」。楊煥世攝

是什麼魔力讓郊區國中會考進步率高達95%?桃園市龍潭國中「閱讀素養」課比108課綱更早上路,手把手為學生裝備教科書的閱讀理解策略、筆記術,試了5年驗證,閱讀教學有助於學生學得更好。

「讀完這段(課文),妳覺得考古學家怎麼區分史前時代?」8月獲教育部閱讀磐石推手獎、龍潭國中教務主任黃秋琴冷不防一個提問突襲,沒想到記者卻也和學生犯相同錯誤,憑直覺誤以為新、舊石器時代依「時間」區分,但其實答案就在課文第一句:考古學者依據史前人類使用器物的種類與技術區分臺灣史前文化。

黃秋琴說,學生常有看課文走馬看花、抄寫文本沒能深刻理解的情況,龍潭國中為從根本改善、提升學習成效,5年多前就將「閱讀素養」設為校訂必修課程,比108課綱更早在學校推行。走進閱讀課堂,閱讀老師手裡拿著的也不是小說、繪本,反倒是學生上節課程才使用到的課本,要為學生裝備教科書的閱讀素養,一改學生過於仰賴「直覺」式的閱讀思考、習慣。

「來看社會課本,我們來找課文大綱表格中可以填什麼?」臺前閱讀老師周亞霓,正向學生示範著繪製階層圖表的前置作業。建議學生不必先是急著細讀課文內容,而是可以試著閱讀目次篇章、章節的主、次要標題,瞭解該學期、特定單元學科知識的概要結構和內容,再行繪製成樹狀圖表,自製講義大綱。

這門閱讀素養課程看似初階,卻是奇蹟般拉近該校學生的學習M型差距。對比推行閱讀理解策略教學5年前後,龍潭國中會考5C學生人數和占比逐年降低,5年減少4.5個百分點,今年5C學生僅占全校2.3%,減C進步率高達95%。公立高中職升學率也從5年前的48.8%提升至64.2%。全校更有高達91.9%的考生,在109學年度會考作文拿下4級分以上的好成績。

龍潭國中同學閱讀課皆開放觀課,圖為閱讀老師周亞霓(中)與黃秋琴(右)協同教學。楊煥世攝

黃秋琴坦言,不少初接觸閱讀理解策略的學生會認為,這門課對讀了6年國小課本的國中生挑戰度不高,但其實不然。推廣前,不單校內老師頻頻反映「學生依賴老師講解課文,光是一個知識點就需要花費不少時間」。連同過去未有此一課程經驗的學生劉芷伶也說,自己過去不太會找重點,「畫重點畫整本,最後不知道怎麼讀得快」。

「5年多前我們發現學生老師都滿認真的,但就是達不到成績標準,」黃秋琴難忘5年多前,教學團隊眼見教學成效不如預期,挫折感日漸沉重的日子。龍潭國中地理科教師林郁雯補充,當時學生面對愈加生活化、長文敘述的題幹也變得難以招架。但黃秋琴卻是和老師們把危機化為轉機,放手一博。「看到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或許能符合需求,老師就想先試試看,」林郁雯說。

一試,閱讀理解策略教學便納進校訂必修課程。不分年級學生,龍潭國中學生每週都有一節閱讀課。閱讀課又以教科書最常見的「說明文」閱讀著手,且教學內容絕不偏頗單一學科,國、數、社、自課文、題目等都納進教材裡頭。引導學生藉由斷句、比較分析、全文結構等策略閱讀連續(如,散文)、非連續文本(如,表格),且有能力相互轉換方式表述。 

長期進展下來,教學團隊也將課程模組化,目前已有6位閱讀老師進行同一課程。黃秋琴分享,老師們會在課程前進行「前測」,向學生提問常見錯誤題型,刻意要產生學生「認知衝突」,加強學生主動求知的機會。另也會在課堂示範各式筆記方法,再邀學生採用同一技巧在不同學科文本閱讀、筆記上,「透過不同學科的素材,讓學生知道學習不是斷裂的。」

T型教師社群 連結學區內國中小跨校資源

馬不停蹄分享閱讀教學、不時擴編閱讀教材的黃秋琴,也將影響範疇擴及學區,組成規模近50人的「T型教師社群」,成員包含桃園市雙龍、龍潭、潛龍、龍星國小老師等都加入。「T型教師社群」命名取自T型人才定義也同社群定位,期望社群資源創造跨領域、跨階段閱讀教學的對話空間。「現在都不用安排(會議),老師就知道可以找誰跨域合作,」黃秋琴說。

龍潭國中老師們經常在學科課程融入閱讀,T型教師社群也提供對應教學資源。圖為部分校內成員國文老師王熙熙、教務主任黃秋琴、校長謝益修、地理老師林郁雯、英文老師游碩桓、數學老師林湘涵(左至右)。楊煥世攝

T型教師社群團員之一、龍潭國中數學老師林湘涵分享,自己受邀參與社群後,透過龍星國小老師古智有的課堂,看見數學課結合閱讀教學的可行性。而她也嘗試將閱讀理解策略帶進課堂,但林湘涵不在數學課上重複教閱讀課上過的內容,反而是增加學生「練習」閱讀理解的頻率。譬如,將長文應用題幹轉換成簡明圖表等。

不過在國中教學現場,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演練卻不一定能順利推展。臺灣師範大學教務長、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召集人陳昭珍就曾在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提到,國中階段的閱讀教學不易推廣,原因在於「升學壓力」。她說,即便素養導向教學因108課綱得到關注,但就她觀察,由於閱讀推廣一時難在課業表現見效,因此教學現場仍對「閱讀素養」持保留態度。

林郁雯分享該校閱讀融入各領域教學合作秘訣,在於老師們對教學目標有共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能理解學科知識,」因此,相對順利進行跨科溝通、對話。她也坦言,「雖然閱讀不只強調理解策略,但如果閱讀能扣緊老師學科教學需要,會比較容易合作。」

眼光拉回七年級教室,學生們剛結束分享筆記的環節。接受記者提問課後有什麼心得?學生朱銘村即便才上了一節閱讀素養課程,仍是頭頭是道剖析國中、小閱讀課差異,他認為,國中閱讀課已經不單是心得寫作,更教閱讀技巧。「上閱讀課,老師教我們抓重點、畫架構,回家就不用每個字去讀,更有效率,」劉芷伶說。

黃秋琴和社群老師們在旁聽了難掩滿意微笑,笑著說,沒有安排暗樁,聽了回饋很意外、也很感動、「超級受到鼓勵的」、「一定要和其他老師們說,沒聽到太可惜」。即便龍潭國中已經獲得不少外界獎項肯定,但自老師們的笑容,明顯感受到的是,學生真心回饋仍是教學現場老師們最強效的教學電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