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與學 給我的啟發:從菜英文到”6”英文

在過去,我們觀察到上英文課時都較沒機會開口說英文,又或者只有少部分人願意主動開口表達,同時大部分的英文課堂缺少可以讓學生實際運用的活動。

   由於想要改善過往的英文學習模式,而規劃此課程設計。近年全球化發展迅速,國際間交流頻繁,故挑選文化為交流主題來引導學生發展素養導向。

   我們是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的學生,所學的課程領域涵蓋資訊素養和科技素養,故就有想要將之結合語言素養,作為教學設計的素養導向,而之所以會想到以英文作為主題,是因為英文在國際上有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項工具。但在過去的上課經驗中,大部分的課程設計主要都是以老師念課文給學生學習的方式進行,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實際跟外界交流的機會微乎其微,於是我們便想將許多跟英文有關的活動加入課程中,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不再排斥接觸英語。

   首先我們把所有課程分為課堂與實地。在課堂部分,我們會先讓學生從自我表達開始訓練英文口語陳述及邏輯思考,再來讓學生透過YouTube平台搜尋音樂相關素材,並以小組的形式用英文口頭去分享歌曲中淺層的文化,接下來同樣以相同的模式介紹一部電影和其中的深層文化,最後,結合postcrossing這個平台,用寫明信片的方式讓學生和外國人進行紙筆交流,並在期末時,讓學生跟班上的同學利用英文分享經歷。而在實地的部分,首先我們使用engoo等可以和外國人實際交流的平台,讓學生藉由做台灣料理來跟外國人進行飲食文化交流,最後,讓學生實地到觀光景點用英文訪問外國人。(詳看圖一)

   循序漸進的課程規劃可以改善學生對英文不感興趣、不敢開口、不知如何運用等問題,並發展核心素養中的"符號運用,溝通表達"、"多元文化,國際理解"、"規劃執行,創新應變"。(詳看圖二)

   若能提倡此種課程方式,讓老師有更多資源及彈性時間規劃教學活動,也使學生有更多管道可以和外國人接觸。

圖一、課程的架構以及使用平台

圖二、此為課程的架構以及所含概念(參考曬衣繩設計法)

>>【數位教與學 給我的啟發】熱烈徵件中,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