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說明文字「只要看到紅色按鈕,每個人都會手癢」,道出對人性看到按鈕就想按下去的觀察。臺北市銘傳國小資優班提供
「瞬間移動的校長」、「未完成的愛情傘」……這些存在臺北市銘傳國小內的另類說明牌,是六年級資優班學生將所發掘的校園角落故事,做成另類美術館說明牌,從去年「進化」到今年,一放上臉書立刻造成回響,在其他校園持續發酵。
一切源自去年的某一個假日,臺北市銘傳國小資優班老師戴心翊,正帶著五年級學生在學校「加班」,進行多媒體創作課程。休息時間,學生笑笑發現教室外牆上有個寫一半的「戴」字塗鴉,興奮為它取名「未完成的戴」。對於學生自發性的聯想,戴心翊眼睛一亮,接著問:「如果那是一件美術館展品,會有什麼說明?」學生開始七嘴八舌,並接續舉例學校裡還有哪些物件。
此後,這群資優班的學生們熱衷於尋找校園裡的角落生物,透過細微觀察,給予新的詮釋,轉化成幽默的美術館說明牌。戴心翊將這些說明牌在班級臉書專頁上發文後,至今獲得8000多個按讚、5000多次分享,以及「超有創意」的數百個留言。
跟著創意雷達 ,讓無聊變有趣
「你們對這事情有什麼想像?」「這東西都沒在用了,為什麼還留在牆上?」看著牆上塗鴉,戴心翊要延續學生的好奇心,第一步驟就是請學生去拍下校園獨特的角落。譬如特別的塗鴉、已經沒在用或不起眼的物件,再帶回班上討論,有什麼想像或原本存在而沒被發掘的故事。
有時候同一件「作品」有時會有兩三個提案,譬如牆上一截無用的長棍是「怕被雷劈到的避雷針」,原本另一提案是「當機的貪食蛇」,但經討論,為了免除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貪食蛇(早期手機遊戲),最後選出避雷針。
過程中,他們也討論出創作的原則。譬如有學生覺得:「這東西不好看也不有趣,我可以加幾筆嗎?」戴心翊不贊成說:「這就不是原來的樣子了!」於是師生們立下兩個原則,一是不幫現有東西加工,只能重新詮釋。二是,寫出的文字要老少皆宜,人人覺得有趣,也不能是髒話。其他就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
目前校園裡共有16張說明牌,這些有感的文字,皆出自資優班7位學生之手。它們呈現校園裡「沒被發現的角落、沒注意到的事,或沒人知道的故事」精神,結合108課綱,特殊教育所強調的「創造力」課程,透過科技與觀察從事影像創作,跨領域學習。
▲ 臺北市銘傳國小資優班提供
寫出人人都有感的美術館說明牌2.0
從去年延續至今,說明牌也跟著「進化」,像校長室外牆上的那張說明牌,從去年的「不回頭的校長」,變成「都市傳說-瞬間移動的校長」,因為學生觀察到校長總是背對著窗戶辦公,不然就是外出忙碌校務。
另一處感應式刷卡機旁,作品名稱為「該上學了」,底下的說明寫「低年級嗶嗶!中年級看看!高年級亂按 亂按亂按」,戴心翊解釋,學生每天上下學都要刷卡感應,但愈高年級愈懶得做,往往低年級認真刷卡、中年級看看情況、高年級只會亂按,學生把這樣的觀察寫出來。
有校園生活觀察也有黑色幽默,像「未完成的愛情傘」,就是牆上常出現的空白愛情傘塗鴉,下方出現說明「請自行填寫姓名,謝謝您的配合」,看了讓人笑出來。「毀滅世界鈕」則是緊急求救鈕,真的如說明文字「只要看到紅色按鈕,每個人都會手癢」一看到就想按下去。
▲臺北市銘傳國小資優班提供
幽默的背後,是孩子被啟發的洞察
比起刻意規劃的課程,學生們自發性的創意與發想,突破了以往老師先行的教學框架,創造更大的驚喜火花。戴心翊特別珍惜這樣的創意火苗與初心。她指出,校園內的說明牌已經引起話題,成為學校另類的闖關遊戲,全校學生都睜大眼搜尋,「我已經找到幾張說明牌了」。他也在臺北市資優班老師的交流聚會中分享,讓其他學校的老師帶回學校和學生討論。
戴心翊表示,未來仍會持續帶著不同學生進行校園觀察,用新的角度詮釋,也不拘泥形式,譬如之前課堂上討論過的「如果各處室是動物園」,那麼哪一處室是可愛動物區、哪一處室是猛獸區,也能引發孩子去觀察校園的人事物。
在一片強調要讓美感進入校園、步入日常的趨勢下,透過一雙獨到的眼睛,平凡的校園也能成為另類的美術館。你也找到生活裡不起眼的角落生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