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和實驗國中透過多元的教學方式與課程,讓學生適性探索。(攝影/黃建賓)
臺北市第一所實驗國中,芳和實驗中學,即將迎來第一屆畢業生,並於110學年度招收高中部。學生說:「你在實驗新的可能,沒有好或不好的,每個都是可能性。」
臺北市芳和實驗國中,做為臺北第一所公辦公營的實驗國中,從籌備、招生到開學上課,一路備受關注。
很難想像,這所連臺北市長柯文哲也來體驗課程的實驗學校,過去曾受少子化與周邊學校競爭影響,一度面臨減班危機。也正因為危機來襲,學校老師決定由下而上發起改變,透過轉型為實驗學校,讓芳和重振旗鼓。
在第一屆學生即將升上九年級之際,芳和實中更正式轉為六年一貫的實驗中學,將開辦高中部,為學生打開一道銜接「實驗高中」的可能。高中部將在110學年度招生,僅收50名,招生管道預計採直升與外考雙管齊下,預期又會掀起搶入學轟動。
芳和實中以強調探索體驗、著重跨領域學習,探索式學習學校為典範。校長黃琬茹表示,未來六年一貫的實驗教育課程將以「城市探索」為主軸,國中部的課程以探索體驗為主,高中部則更強調參與和探究,以永續議題的選修課為例,會連結聯合國 SDGs 議題讓學生發想如何讓城市永續發展;也會規劃書報討論、創業思維、社會倡議與國際溝通等課程。
芳和轉為實驗學校以來,展現了國中階段教與學的不同可能,也衝擊著不少家長的教育觀,以及學生對於「學習」的想像。
少單向講述,多動手動腦
在芳和實中,單向講授式課程少了,要動手、動腦的課程多了。
國文課,上到朱自清的〈背影〉,演藝廳是孩子們的課程教室。老師讓學生展現創意演戲,化身表演工作者,穿上戲服、自備道具,小組扣著親子情感編寫劇本,同步體會文章情感。國文老師陳孟歆教到小說,就讓學生練習創作。學生寫小說的開頭很虛,她就讓同學到圖書館找喜歡的小說,觀察開頭怎麼寫,再修改自己的文本。
數學課,老師黃舒茹拿著繽紛的心智圖和同學討論,學生要透過心智圖找到課本重點概念做預習,系統化整理學習內容。一樣是做習題、寫練習卷,黃舒茹仍希望芳和的學生在課堂裡,能夠有更多的討論與自主思考。
陳孟歆說:「我覺得換一個方式可以看到他們的不一樣。」她表示,的確也有孩子因為較習慣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感到困擾,而芳和老師能做的,就是提供不同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多方嘗試。
多元探索,回應學習能力
探索式學習是芳和實中的辦校特色,不僅有大量戶外體能活動,學校也推著學生走進真實社會,實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去年跨領域「主題課程」為例,小組要將社區行動方案付諸執行。關懷流浪動物的小組,提出透過義賣,將所得捐給流浪動物協會,組員會先在班上展開「市場調查」,了解哪種商品比較受歡迎;綠化社區組則是在訪問里長後,才發現原先設想需要綠化之處,已經被認養了,組員只好再想辦法落實提案。
主題課程從發起想法到執行檢討,全由學生自己來。黃琬茹表示,老師在課堂的角色逐漸轉為引導者,試著不直接給答案,而是讓孩子釐清現況與困難,引導思考可以如何解決問題。
這些不一樣的上課方式,會帶來什麼樣的「實驗成果」?多元形式的教學,對考試升學是助力還是阻力?不確定性造成家長擔心。過去,確實有家長認為學校「考試過少」,以及「無法確切知道孩子在班上的成績排名」而讓孩子轉學離開。
黃琬茹曾表示,老師們常被外界「問候」進度教得完嗎?學生真的有辦法考會考嗎?「我們想突破、證明的是,透過多元的學習,孩子的能力真的能回應到他在學科上該學習的能力,」黃琬茹說。這場探索式學習實驗還在進行中,結果有待更長的時間觀察。
已經可見的是,愈來愈多家長期待國中階段的學生,可以有升學以外的學習舞臺,芳和讓臺北市的家長有機會選擇不同的教育理念,嘗試擱置排名,看見孩子在成績以外的能力。或許,這群在他人眼中可能是「實驗白老鼠」的學生,能在這所學校,有更多機會認識自己與學習的不同樣貌。
「你在實驗出新的可能,沒有好或不好的,每個都是可能性。」這是芳和實中八年級學生楊媛祺為自己的學習所下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