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載具到偏鄉,讓孩子獲得「數位牛奶」而非「數位糖漿」

▲ 人和國小陸續獲得外界捐贈逾70臺電腦,讓每位學生都有專用的上課載具。人和國小提供

一篇千餘字報導,短時間內創造逾52萬次瀏覽量,軟硬體資源也隨之而來;感動與感謝之餘,南投縣人和國小如何善用這些資源,帶孩子吸收數位養分,超前部署學習?

六月初,天下雜誌第724期以「平民抗疫英雄」為封面故事,報導了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聯盟學校——南投縣人和國小二年級班導師呂家賢〈全班22個學生家裡都沒電腦,遠距上課沒人缺席〉的故事。文章一上線立刻引起廣大的迴響,兩週內創下50萬瀏覽數的高流量,人和國小也自關懷臺灣文教基金會獲贈逾40臺 Chromebook 電腦。

不但如此,Google 更主動連繫人和國小,為每一臺新載具授權一個管理帳號,配置後端設定,讓老師可以監測孩子的使用時間,以及可連結的數位內容,確保孩子吸收的是數位養分,而非數位危害。

全校總動員,為孩子建構簡易且安全的數位環境

「我們給他通往世界的載具,但你不知道他會通往何處?」人和國小校長鄭明祥指出,從5月下旬全臺各級學校「停課不停學」以來,人和國小總共受贈70多臺 Chromebook 電腦,全校老師及行政人員迅速動員,為每臺一一完成設定,讓每位孩子都能一鍵上課。同時,每個班級都召開線上家長說明會,請家長簽妥「借用同意書」,明訂使用規範。

▲ 暑假到了,人和國小在7月1日召開線上暑假作業家長說明會,在疫情期間做到溝通無礙。人和國小提供

鄭明祥表示,偏遠地區做遠距上課,最難克服的問題就是陪伴的人力。許多家庭為隔代教養,不易處理線上學習的技術問題;欠缺家長陪伴的孩子,也無人看管他上網用了多久、看了什麼,因此需要學校及老師的協助。技術上要做到「像開電視一樣簡單」,而在孩子的使用行為上,則要適加的監測管控。

因為,「當這麼多載具進到偏鄉,如果沒有適當的管控,孩子們接觸到的,究竟會是『數位牛奶』,還是『數位糖漿』?」呂家賢語重心長。

數位牛奶,還是數位糖漿?

資訊工程背景出身,從基隆來到偏鄉部落教書16年,呂家賢觀察,近年來偏鄉「手機保姆」的情況甚為普遍。家長放任小孩使用手機,不受限地接觸到各類遊戲、影音和社群,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心智發育和健康。

「近年來孩子的智力、體力和視力都有明顯的劣化,」呂家賢感慨。根據人和國小統計,過去7年來,低年級學生裸視未達0.9的人幾乎為零,近兩年卻持續冒出,約佔一成。此外,一個小學低年級班級,出現了4位領身心障礙手冊的學習障礙孩子。對照過去,一個班級通常約只有1位特教生。

▲ 呂家賢(右)鼓勵學生重新連結生活,多接觸真實的環境,找回部落孩子原有的童真。圖為人和國小五月初舉辦的布農日活動。人和國小提供

呂家賢深信,孩子不當使用手機,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之一。為此,兩年來他積極在部落推動戒斷數位毒素,讓孩子重新連結生活。

他一方面說服家長,在他們的手機內裝上 Google Family Link 軟體,監督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另一方面則引導孩子們走出小小螢幕裡的世界,重新和生活連結,多閱讀、多打球,找回部落孩子該有的遼闊天地。

兩年努力下來,呂家賢透露,「4位原為智能障礙的孩子,如今鑑定智力全量表都是正常的!」電話那一頭的呂家賢,難掩心中的喜悅。在部落服務多年,呂家賢的這股熱血與激動,未曾消減。

網路守門員:限時、限用

鄭明祥進一步解釋,Google Family Link 一個帳號只能管理5個載具,光是呂家賢老師的一個班級22名學生,就需要5個帳號。

在 Google 為所有載具綁定管理帳號之後,一個老師就可以管理70多臺載具,學生不但無法自行下載軟體,使用時數有一定的上限,可以連結的內容也有所限制。「就像是網路守門員,」鄭明祥說。

▲ 人和國小全校總動員,迅速完成每臺電腦的設定,讓孩子可以「一鍵上課」。人和國小提供

人和國小掌握下列3大原則,試圖在數位危害與數位學習之間找到平衡點:

▲ 人和國小3大原則

▲ 人和國小姐弟倆分別進行數位學習;四年級的姐姐登入 PaGamO 平臺學習,而左邊的弟弟為二年級,已開始先修三年級數學。人和國小提供

疫情過後,實體/線上「混搭」教學?

為了有效運用這些資源,人和國小更訂出了短、中、長期3階段的使用方針:

短期:疫情之下提供遠距上課、替代實體教學的方案。

中期:提供孩子在寒暑假跨域自主學習的管道,鼓勵他們根據興趣去探索課本以外的知識。

長期:做到實體和線上的混合學習,讓數位成為一種教學模式;最終能體現彈性、自主和終身學習。

「未來即使重回教室,也要讓線上和實體教學並行,就像我們可能要學習如何和病毒共存,」鄭明祥鼓勵老師的數位能力要與時俱進,他自己也正研習 Google 給教育工作者的認證課程。面對不確定的疫情,保有危機意識和彈性,至為關鍵。

▲ 人和國小遠距教學設備使用同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