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老師跨界融合教學 3歲幼童也會採訪找資料

當特教老師遇到幼教老師,會激出什麼火花?新北市長安國小資源班導師林秀瑋、臺北市延平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林秀瑜,是雙胞胎姊妹,兩人跨年齡、跨領域合作,打破既有思維與角度設計教案,帶領特教、普通班及幼兒園學童學習,課堂從此有了不同風貌:三、四歲的幼兒會用相機記錄校園美景,還懂得如何愛護校園;資源班學童也能和一般生在團隊裡分工合作、貢獻心力。

妹妹林秀瑋說,資源班孩子融入普通班上課,班級分組討論時,經常都不是第一個被選中發言的對象,很容易變成教室裡的客人,她希望弱勢孩子也能參與學習,設計主題式教案主動找普通班教師合作,希望加強特教孩子的情意教育及學會團隊合作。

「和不同領域與學齡階段教師合作,讓我不再局限自己特教背景強調較制式化的學習步驟,反倒能以不同思維設計活動。」林秀瑋分析,她專長的資源班特教是一步步教學,注重步驟和結構,孩子學會一個步驟再接下一步;但主題課強調深度思考,設計課程時,就必須拋開這個限制,融入特教的資優教育,多一點創造性和預測性的活動。

關懷流浪狗,學會體貼

像資源班孩子因生理受限,要分析歸類較困難,她融入情意教學,上流浪狗課程時,資源班孩子會說「流浪狗看起來很可憐」,她就會帶領孩子思考:「我們可以如何幫助牠?」

林秀瑋和姊姊林秀瑜合作的教案,如「浪跡天涯」關懷流浪狗、「用我的角度看台灣」及「錢進世界」等都有這個特性,並結合普通班及高職教師一起合作,三個教案在不同課堂教授,學生各有收穫。

像在有資源班學生參與的「浪跡天涯」課程裡,四年級的自閉兒小庭原本受同學排擠、人際關係不佳,他被分到海報設計組,要和同學合作畫海報關懷流浪狗,並拿著海報到班級宣導,過程中小庭幫忙替海報著色,成就感提升許多,對學習也更樂在其中。

認識貨幣,弱勢生學會寫心得

還有原本無法寫字的特教學生在「錢進世界」課程裡,從欣賞各國錢幣到設計臺灣錢幣過程中,不但能主動分享自己學到什麼,還能把心得寫下來,林秀瑋說:「原本學習弱勢的學童,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也開始動起來,並能和人分享。」

「用我的角度看台灣」課程,林秀瑋發現「學前教師很會帶領體驗活動」,她和姊姊及幼教教師沈姿妤一起帶著幼兒園學童,跟著紀錄片導演齊柏林腳步認識臺灣,也讓學童拿放大鏡觀察校園生態並拿相機拍攝校園和生活之美。

延平附幼走廊有一面牆上掛滿學童的攝影作品,小朋友不但能拍出自己眼中的校園生態之美,還懂得跟家人分享「不要亂丟垃圾才能讓校園及地球更美」。

幼兒家長劉元奇說,秀瑜老師實施的統整性主題課程,讓女兒有一連串的探索體驗,原本怕蟲的女兒會拉著他到校園裡找昆蟲足跡,「教師的教學方法讓孩子願意走進課堂,從生活體驗中學習,而非急著學寫字、學英文。」

林秀瑜說,她曾到國小分享教學,有些國小教師看到三、四歲孩子能上網蒐集資料、拍照、採訪家人等,都很驚訝。「其實只要教師相信孩子的能力,就算孩子做不到也是一種體驗,而非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多少國字、會背幾個英文單字。我希望從情意教育中讓孩子對細微小事有興趣,培養觀察力及思考能力。」

這種跨領域及跨年齡的翻轉,並非沒有困難。林秀瑜說,剛開始有些家長仍期待簿本教學,誤以為孩子整天在校玩遊戲,她會透過班級網頁及週報讓家長了解「玩中學」的學習過程。林秀瑋說,行動體驗課程需要人力和經費,她會主動和家長及其他教師分享教學內容,熱心家長會贊助活動經費,對體驗教學有興趣的教師則會參與教學。

教師若想跨領域合作,林秀瑋建議,可先找出教師間的共同目標和興趣,而且要有合作的動力,像是一起研發教案參加比賽,從中建立教師成就感;另外,教師會有自己的課程主軸、對評量的看法也不同,教師合作要包容不同意見,多看對方優點,結合雙方長才教學。她還強調:「分享很重要,分享就是力量,會帶動其他人一起成長。」

林秀瑋、林秀瑜小檔案

任教學校:新北市長安國小資源班、台北市延平國小附設幼兒園

教學亮點:

※跨年齡、跨領域進行各類教案,打破既有教學模式及思維,透過行動體驗,讓特教生、學齡前幼兒及一般生都能主動學習。

※課程設計關注資源班學生的學習,讓弱勢學生也能主動參與班級學習活動,提升學習成就感。

※統整性的主題教學,擺脫教材束縛,讓學生透過大量生活體驗探索,達到課程目標。

雙胞胎姐妹林秀瑋(後右一)、林秀瑜(後右三)和幼教教師沈姿妤合作設計教案

幼兒園學童用相機拍攝校園之美,並在學校舉辦攝影展

「錢進世界」的教學裡,學生上臺分享各國錢幣差異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