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洪淑玲老師、曾新蕙老師、陳雨禾老師帶領政大實小的小朋友們製作紋飾燈箱
當國寶遇上科技,會變出什麼魔法?前一秒還是戰國時代的青銅器,下一秒竟變成紋飾華麗的投影燈箱!2021年的「故宮創客魔幻列車」帶來的驚喜可不只這些,透過AI、STEAM、AR/VR、MAKER等多元工具,不但活化了故宮的典藏文物,更帶動教師共創教學能力,引導學生創意思維。這項城鄉巡迴教育活動,已在高中、國中、國小熱烈展開!
為響應STEAM(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ematics)跨學科教育思潮,並呼應新課綱跨域多元學習理念,2018年起國立故宮博物院首開全臺藝術類博物館整合STEAM五大領域的教學創舉,展開「故宮創客魔幻列車」城鄉巡迴教育活動,將故宮典藏融入在地特色,研發創新教案,並結合程式設計、3D建模列印技術、雷射切割等新型學習模式,連結線上開放數位典藏資源,打造智慧學習環境,啟發學生跨領域的maker精神。
認識青銅器紋飾的奧秘
今年的故宮創客魔幻列車第一場來到了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挑戰了線上線下混成式教學的形式,將藝術剪紙結合青銅器的紋飾,進行一堂有趣的跨域創作課程。
故宮青銅器文物的用途及紋飾
具豐富文物知識的故宮文物導覽志工洪淑玲老師,首先介紹故宮青銅器文物的用途及紋飾,從獸面紋、竊曲紋等等,帶領孩子從新認識青銅器紋飾的奧秘。例如獸面紋中哪裡是耳?哪裡是鼻?哪裡是爪?什麼是雲紋?什麼是雷紋?更令小朋友驚訝的是,古代的竊曲紋竟然也能在五元硬幣上找到!
青銅器上的竊曲紋竟然也能在五元硬幣上找到。
接下來,萬福國小陳雨禾、曾新蕙老師則帶領大家欣賞青銅器紋飾之美,觀察文物上面的紋飾,看看古人是如何運用數學的幾何學,並將紋飾中的「對稱」概念連結到剪紙與紙雕。同時,兩位老師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周邊取自動物與自然的紋飾,與古代紋飾進行比較與歸納,了解紋飾背後的故事,也說說自己的紋飾故事。
把紋飾變成絢爛的投射燈箱
當孩子們透過古物,累積了社會、數學、藝術領域課程的素養之後,最精彩的變身活動就開始了!
陳雨禾老師曾在萬福國小的STEAM課程中結合社會科、自然科與國語科,讓學生尋找在地的歷史故事,製作成一座長達35公尺的故事燈牆,每個紙箱裡秘藏了一個社區的小故事,令人驚嘆不已。此次的「故宮創客魔幻列車」也運用了相同的概念。
他導入STEAM課程核心概念,讓孩子們認識數學幾何有多麼美麗,再利用互動裝置與傳統剪紙技巧,展現對稱、神聖幾何、黃金分割、黃金螺旋,剪出自己的紋飾,色紙展開後,貼於郵局二號箱(45x30x40)的賽璐璐片上,後面埋入燈條或手電桶,進行光雕與投影。在孩子的努力創作下,一個一個會發亮的創意紋飾燈箱就出爐了!
孩子透過剪紙,融入數學、藝術、語文等素養,最後變為創意燈箱。
「故宮創客魔幻列車」曾榮獲2020年度美國博物館與網路年會(Museums and the Web)教育計畫類GLAMi Awards大獎,也是該類獎項的唯一獲獎單位。今年的創客魔幻列車將展開80場教學活動,從都會、偏鄉和離島,巡迴臺灣各地中小學,滿載著故宮創新教案,提供深入淺出的美學教育體驗,讓師生們共享以文物為軸、科技為緯的跨域結合課程,活化博物館的豐富典藏,讓美感與科技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