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與活用自我導向學習的策略|雙語教與學 我有好點子!

●結論:

我設計與運用的策略是,將描述了情境脈絡的學習/表現任務,精簡扼要的學習目標、對應之評量標準與能表達學科概念的中/英句型語言鷹架,全部整合在一起(如圖1、2所示),並且在單元的一開始就提供給學生(若單元中一系列的學習單皆同時提供更好),讓學生在單元的一開始就可以在情境脈絡下,知道自己學習的重點與要努力的方向,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這也是自我導向的學習策略。

●說明:

源於歐洲的CLIL,與素養導向的108課綱的結合,即能台灣在地化。

而素養,先從有意識的實踐所學、反思、調整、再實踐,循環反覆,一次次內化、深化,最後所學整合成自己的一部分,直到日常中就能自然而然實踐所學的精神。

所以,課程中設計學習/表現任務能讓學生刻意練習執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這也有助於學生發展出對該學科知識、技能重視與尊重的態度,為什麼?因為如同小王子中的狐狸所說的「你把時間投注在哪裡,它就會變得重要」。

在老師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實際操作與練習,學生可以依自己的學習節奏與步調,選擇使用中文或英語句型鷹架表達所學的學科概念,達成學習目標。且表現任務讓學生的學習有了考試與成績之外的成果與證據,讓老師可以檢視自己的課程內容與活動設計有沒有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老師就可以進一步檢視自己的教學內容或設計是否要調整。

任務本身或完成任務後的發表,若有句型作為鷹架,則讓學生的發表變得易上手、可執行,學生又能緊扣學科的概念來傳達想法。而CLIL,中/英句型鷹架更可以讓學生依自己的學習進程,選擇以中文/英語或跨語言(在雙語間轉換)來表達對於學科概念的學習成果或想法。

另外,如圖1、2所示,因為對象是小二的孩子,所以表現任務的描述、情境脈絡、學習目標與評量標準的細節描述皆以中文來敘述。但單元概念的目標字、詞、句表達,班級經營的課室語言,可以依學生程度以英語表達或進行。

圖1

圖2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Vw7ZZshLc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