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做了新的挑戰,將過去外語課堂中,「壓抑母語使用」此一概念瓦解。在教學當中,除了使用肢體讓學生理解句意情感之外,也鼓勵孩子使用母語(如:閩南語、客家語、原民語等)進行語句的翻譯,常常在課堂上製造意想不到的語言加程效果,親身體會到教學活動如何刺激孩子的大腦語言區塊。孩子們使用母語「翻譯」後的句子,往往比教科書寫得更接生動,也不難看出孩子們是真的了解外語表達的意思。
接著,無論是中文或是英文,「聽說讀寫」的習得順序似乎很難被更改,寫作一直是語言教學中最後處理的項目。為了要打破這個習得序列,讓語言的學習與寫作並行,於是在班上發行祕密日記。讓孩子一人將日記帶回家一天,隔天早自習必須偷偷放在老師桌上,日記內容以英語為主,但是遇到不會的字、詞可以使用中文。
因為幾乎每隔一個月才能擁有一次秘密日記,一次可以看一個月分的同學秘密和教師回應,所以大家越寫越長,每次想要講的話,累積得越來越多,遇到不會的字詞也會自己先查找單字。變成在日記當中所用到的英文,遠超過課堂上面教的程度。但是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拿捏好「旁觀者」和「參與者」的角度,不要以「指導者」身分改錯字、更改文法,才不會讓學生覺得「這是另外一項作業」,而是從老師的回應當中,潛移默化的學習到自然的文法,這才是活動真正目的。
這個活動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班上本來有同學,打從分班之後,就非常地沉默寡言,平時也不大融入班級群組。透過日記,我們看到他精湛的繪畫能力,被老師和同學大力稱讚之後,日記上竟開始出現文字,平日總是默默不語的他,臉上也開始出現淺淺的微笑呢!
這本精裝日記本是由外國學生坐飛機帶來台灣的,作為乘載班級貴重祕密的保險櫃,恰如其分。
日記的第一頁,是所有參加者的聯署,還有白紙黑字的契約。
除了每天回應孩子的日記之外,老師也是成員之一,也會輪到寫日記的時候。
這孩子寫上癮了,而且還制定規則,要求留言回應不能超過五位呢!
保護隱私,孩子的姓名都馬賽克處理
保護隱私,孩子的姓名都馬賽克處理。每一篇都是這麼地珍貴,越接近畢業就越多孩子希望能將三冊祕密日記出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