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生國外見實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新加坡篇

李易蓁(右二)與同行的師資生於新加坡南洋初級學院合影。

2017年暑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師資生們,參加「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在林子斌教授的帶領下,前往新加坡進行國外教育見習計畫。其中,師資生李易蓁現已成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輔導科專任老師(以下簡稱高師大附中),她認為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不同於臺灣,當地學生升大學非常競爭,師資生現場見習試教雖然備感壓力,收穫卻滿滿。她鼓勵師資生勇敢跨出舒適圈,將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從「新」開始,體驗不同教育制度與文化

為強化師資生的國際素養,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自105年起辦理「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藉由部分補助師資生與帶隊教師交通、生活與相關業務費用,鼓勵師資生至國外高中以下學校、幼兒園、海外臺灣學校及大陸地區臺商學校,瞭解不同國家制度下的教育差異,以連結在本國學習的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內容,充實師資生的教育能量。該計畫實施至今,教育部已選出228件優秀計畫案,核定補助1,788位師資生。

高師大附中老師李易蓁便是其中之一,在教師專業選擇輔導科目的她,希望學生能從生活中去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因此她參與這項國外教育見習計畫,期許自己能藉由新加坡的見習經驗,能在不同國家、不同教育制度上,看到不一樣的做法,未來應用於教學上,讓學生能多去探索自己的生活。

李易蓁此次與其他師資生被安排於新加坡南洋初級學院(NYJC)經濟科卓老師班上觀課,該校是當地的菁英高中,他們進行了五個星期的交流。李易蓁表示,新加坡的學制是四年國中兩年高中,他們高中階段是跑班制,像大學一樣可選自己的主修科目,這是和臺灣很不一樣的地方,而這些學制規劃、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與文化環境等,不但拓展了國際觀,還可以反思實踐在日後教學方法上。

此外,師資生在新加坡期間,不只有觀課,需全程使用英文進行溝通與試教,試教對象為當地菁英學校學生,並上臺向新加坡老師分享臺灣教育體制,這些困難的挑戰也讓他們信心大增。李易蓁表示,新加坡的老師其實也很好奇不同國家的教育制度會有什麼影響,所以當他們聽到臺灣會上一些閩南語課程、特色課程時,也會覺得很有趣。

與新加坡老師分享臺灣教育體制

行前增進職能,為出發做好準備

新加坡見習計畫能夠順利推展,後面的推動者為計畫主持人林子斌教授功不可沒,為讓師資生能順利至國外進行教育見習,林子斌從最初的計畫洽談、行前說明會及增能講座的安排,甚至赴國外執行計畫,皆親力親為,並適時從旁協助,確認師資生學習的狀況,讓師資生感受到強大的支持。

「新加坡不像臺灣廣設高中大學,數量有限,所以升學競爭很激烈,面對的學生都是菁英,對師資生的挑戰也大,而且又是用英文教,若能經過洗禮,對於當老師的自信會有很高的提升。」林子斌說,「參加過見習的師資生,國際視野也不同,對於甄選教師有加分的作用,日後校方若要帶學生出國,他們就會是很好的人選。」

林子斌認為,出國的師培模式和學校文化是不同的,師資生可以看到教學上有很多不一樣的實踐,然後調整自己的教學。以李易蓁為例,臺灣習慣講述為主,新加坡則強調教少一點,讓學生有多一點思考空間,這也反映在她後來的教學上面。不管是國際端的拓展、異文化的理解、另一種教學現場的認知,勇敢跨出舒適圈,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李易蓁至今仍和當初觀課的新加坡學生們保持聯絡,教學遇瓶頸時也會和卓老師聯絡,看看不同國家和教育制度的老師會有什麼回應。「當我們真的走出去的時候,才會發現可能有些事情跟我們想的不一樣,或許我們比想像中的更厲害。」她也鼓勵師資生參加「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國外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及國際史懷哲計畫」,體驗不同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文化。

體驗不同國家的教育制度與文化

李易蓁遇到教學瓶頸時也會和卓老師聯絡,看看不同國家和教育制度的老師會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