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2023!國美館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啟動

貳進的〈福朗提爾壹號〉利用5G低延遲特色創作互動地面投影作品。

在數位時代,數據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這些龐大的數據經過分析與整理,就成為一筆筆有用的資訊,而在藝術家的眼中,便是一件件可應用的素材,再用自己的觀點梳理,轉變為光影和聲音的視聽美景。

揮別2022,隨著疫情逐漸解封,人們也期待看到曙光的出現。進入2023,就讓「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閃耀在眼眸,一起前瞻未來的數據光景。

9組國內外藝術家,建構絢爛數據光景

2023 年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以「數據光景」為題,即日起在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廣場揭開序幕。歷經前面 3 屆的累積,本屆陣容升級,不僅規劃三大主題,有5組臺灣藝術家及3組國外藝術家展出,建構出絢爛的數據光景,更將與西班牙連線,挑戰最遠距離 5G 異地共演。

9組優秀作品來自美國、日本、烏克蘭和臺灣的藝術家,主要座落於國美館戶外園區與U-108 SPACE,透過不同場域安排展現作品特色,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即便在國美館閉館期間,也可走近作品細細體會。展期橫跨元旦與農曆春節,歡迎民眾在連假期間到國美館感受這場音像盛宴。 

亮點一:三大主題,打破美術館白盒子

此次三大展覽主題包括:「數據運算介入」、「感官資訊轉換」、「5G即時交流」。9件科技藝術作品中,有3組來自美國、日本、烏克蘭/西班牙國際藝術家作品首度在臺展出,包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研究室教授查克・利伯曼(Zachary LIEBERMAN)、日本現當最紅的藝術家笠原俊一/神田竜/比嘉了,以及烏克蘭裔目前定居於西班牙的的電子影像藝術領域先鋒人物尤里・勒赫(Iury LECH)。

查克・利伯曼的作品〈反射研究〉。

臺灣共6組參展作品,其中5組為全新創作。相較往年,「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有更多音像創作,藉由大型投影帶來高度互動沉浸式音像體驗。以往大多數位藝術作品常在室內展出,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企圖打破美術館白盒子,克服氣候、地形、設備維護等影響,將絕大部份作品移至室外。藉由空間轉換帶來不同觀展體驗,也透過空間強化作品個性。

例如新生代藝術家貳進的〈福朗提爾壹號〉,利用5G低延遲特色創作互動地面投影作品;另一位藝術家張欣語則在坡道樹林安裝接收器,突破人類感官限制,感受樹木的脈搏以及周圍動物、環境變化的特殊聲響,聽見植物體內部的聲音。

臺灣團隊404 N.F的作品〈青台〉。

〈青台〉探討當代都市中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藝術家將城市在追求發展時所造成的失序,以浮空的氣囊裝置作為隱喻。

當觀眾走入金屬結構中,仰望而上,浮空氣囊如同細胞,正隨著臺中市區的交通流量變化數據,而呼吸著,卻也壓迫在框架中的觀者。這部作品試圖喚醒觀者的身體經驗與感知,創造⼀個由空間、光線和運動組合而成的獨特感官世界。

張欣語〈樹的噪訊〉在坡道樹林安裝接收器,聽見植物體內部的聲音。

亮點二:臺灣/西班牙連線,挑戰最遠距離5G異地共演

今年重頭戲之一,即是來自烏克蘭/西班牙跨領域數位藝術家尤里.勒赫與臺灣藝術家吳秉聖的跨國連線5G異地共演,跨國共製的〈光的時間量子〉於U-108 SPACE環形的場域展演,該場域打造環景影音高畫質同步融接系統,導入高畫質及16.2聲道環繞聲場,能進行5G高速、大量數據運算,是國內獨一無二的沉浸式影音複合空間。

兩人共創的〈光的時間量子〉帶來多頻道的音像畫面,營造聲歷其境的體驗,作品中畫面生成是透過重疊不成律的音符,以及複節奏的音樂結構、顆粒合成、大量處理影像紋理,並利用點雲技術來創造3D模型並營造出一種具有迷幻氛圍的視聽體驗。同時以即時生成演算和即興隨機的技巧,在視覺畫面和聽覺體驗間建構出更多不同的可能,這次演出也是U-108 SPACE成立以來,同時結合視覺與聽覺共演,更是目前為止最遠距的臺灣/西班牙跨國連線,相當具有指標性。

尤里・勒赫/吳秉聖〈光的時間量子〉進行異地多樣沉浸式展演。

尤里・勒赫/吳秉聖〈光的時間量子〉沉浸式音像藝術。

尤里・勒赫/吳秉聖〈光的時間量子〉

「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透過科技、藝術、文化對話,作品聚焦聲音、影像、光線的沉浸及環繞,且重視互動性,邀請觀眾進入作品中近距離感受,甚至成為創作的一部份。

除了展出之外,此次也特別規劃系列教育活動,包括5G科技應用工作坊、策展人與藝術家親自帶逛的專家導覽與國際論壇單元,讓民眾在看展之外獲得更多深入理解,歡迎大家打開感官,近距離享受科技藝術的所有可能。

 

「數據光景―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廣場、U-108 SPACE

時間:即日起至2023年2月5日,戶外展覽17:00-22:00、室內展覽週二至週五09:00-17:00 週六、週日09:00-18:00(每週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