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臺北兒童藝術節It’s up to kids請兒童做主

第24屆臺北兒童藝術節

看到這個海報了嗎?第24屆臺北兒童藝術節將於7月1日至8月13日展開,以「It’s up to kids」為主題,突出兒童的自主性,換句話說,就是「小朋友最大」的意思!

今年的節目觀眾年齡層也延伸到青少年。除了場館演出之外,還有前進社區的免費表演、兩個週末的「藝術樂園」,以及介紹植物生態的「建築點點綠」互動展覽,歡迎小小孩與大小孩一起來度過好玩好看的藝術暑假。

跳脫重力束縛,讓視覺和想像力一起飛高高

此次兒藝節在疫情後首度引進的兩檔熱門國外節目,不約而同都將焦點放在「空中」,透過生活中平凡的物件,飄浮起來之後,竟然產生如詩一般的意境,也開啟了孩子們的想像力。

法國Non Nova劇團的《突然颳來一陣風》,便運用了現代人生活無處不見的塑膠袋,加上一件外套、一把剪刀、一卷膠帶、一根拐杖、一把雨傘,在神奇黑衣人的魔法下,這些塑膠袋竟成了小小舞者,它們伴隨著德布西的音樂,與一陣又一陣循環流動的風,在空中翩翩起舞,忽遠忽近,忽高忽低。飛舞的塑膠袋,看起來彷彿真的有著鮮活的生命,讓我們驚豔之餘,也不得不思考塑膠袋對生態的危害。

《突然颳來一陣風》Jean-Luc Beaujault攝影

無獨有偶的,阿庫羅布夫劇團的《飛高高》也將普通的物件變成不尋常的美,創造詩意又奇幻的舞臺景觀。

舞臺上,紙花如星空點點閃爍,傘在風中跳起了舞,像是一首視覺詩,不使用任何文字,讓我們呼吸的空氣栩栩如生。《飛高高》講述了一對兄妹的超現實之旅,兩位演員透過肢體,搭配日常素材與觀眾互動,有時是蹦蹦跳跳的大球,逗趣可愛;有時又舞動著飛揚的布幕,幻化出如宇宙般的風景,跨越語言和文化,為各年齡層的觀眾帶來歡笑與感動,在劇場裡,再活一次單純而美好的童年。

《飛高高》Moby_Nikola-Milatovic攝影

焦點節目類型多樣,經典與創新並陳

而在其他的焦點節目中,有些是經典作品的回歸,例如去年受到好評的《誰偷走了我的字》、《小路要去遠方》;有些則是初見世面的創新作品,表現方式則涵括戲劇、音樂劇、偶戲、馬戲、舞蹈、互動等不同類型,非常熱鬧。

例如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使出混身解數,創造一齣全無冷場的歡樂馬戲派對。而天馬戲創作劇團的《誰偷了我的,超能力!》,則將馬戲技巧融入音樂劇文本裏,講述一個吃了魔法餅乾卻沒有得到超能力的孩子,憤而參加神秘補習班的幻想故事。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馬戲派對》

而以音樂見長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則結合影子傳奇劇團,使用皮影、光影變化和音樂劇手法,推出《黑影王國歷險記2:皇家詛咒的秘密》,揭露黑影王國百年一度魔法大賽背後的陰謀。沙丁龐克劇團則運用面具、戲偶、影像、燈光及現場古典音樂,將改編自經典童話的《青鳥.尋找真實的幸福》搬上舞臺,從兒童的角度看人類對幸福的追尋。

《黑影王國歷險記2:皇家詛咒的秘密》

此次兒藝節也試圖傳達一些較為沉重的議題,或是較新穎的觀賞方式。例如複象公場的《回家》,描述在一場大戰的廢墟裡醒來的右手,孤孤單單去找遺失的身體部分,一路上碰到劫後餘生的士兵,也在到處收集不同的身體部位,他們都希望能平安回家。故事將殘酷又嚴肅的戰爭場景和情節,轉化為流暢且明快的劇場敘事,以幽默含蓄的手法,探索災難裏的勇氣與愛。

編舞家林文中創作的《轉角”碰”見怪!》則是以觸覺為主題的「沈浸式」舞蹈,他將劇場空間分劃出不同區域,觀眾可以自行選擇觀賞路線,舞者將生活物件融入舞蹈,傳達特殊的身體觸感,和以往的觀舞經驗很不一樣。

複象公場的《回家》Annabelle Chih攝影

藝術樂園融於玩樂,前進社區看表演

在臺北兒藝節期間,在7月1-2及8-9日的兩個週末,北藝中心廣場也有免費的「藝術樂園」活動,有音樂、戲劇、舞蹈、馬戲、偶戲、音樂劇等。同時,北藝中心也是一個小小的城市植物園,從草披、香草、灌木、喬木都有,特別設計的「建築點點綠」,在北藝中心不同區域模擬臺灣原生種植物在不同海拔的樣貌,具體而微地展示美麗之島的多樣性。

除了北藝中心之外,兒藝節也把表演帶到臺北的不同角落,讓大家看表演不用跨區、不用付費。今年共有八齣表演,包括舞工廠舞團的《Show斗博士的幻想世界》、臺北市平等國小巧宛然掌中戲團的《火雲洞~孫悟空大戰紅孩兒》、臺北打擊樂團的《動物擊樂親子派對》、0471特技肢體劇場的《誰是老大?》、天馬戲創作劇團的《菲悠琳妖怪學院》、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的《尾大不掉的海馬捲捲》、錦飛鳳傀儡戲劇團的《嘉禮迎春歡樂年》、搏逗兄弟的《加減成廚》。其他活動訊息請上官網查詢 https://www.tpac-taipei.org/festival-t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