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幼兒園,除了照顧孩子立即、有形的吃穿玩樂需求,還要養育孩子無形卻影響深遠的心理健康。美國年度教師分享了她在幼兒園最在乎、爸媽跟老師可以接力進行的訣竅。
最佳年度教師建議:照顧小小孩育兒更育心
小小孩的爸媽們,最在乎幼兒在托兒所、幼兒園的哪些事呢?吃得好、玩得開心、還是學習有好的起跑點?
在老師的眼裡,可能有不同的重點!美國專業教育媒體《The Hechinger Report》採訪了馬里蘭州今年的最佳教師督德妮(Berol Dewdney),分享在幼兒園教育最重要的事--為孩子打造溫馨、安全、有歸屬感的環境,而且大人最好在學期初時就要協助養成的習慣。
督德妮雖然是以幼兒園老師的身份分享,但也提到了孩子的家庭與日常生活的影響。畢竟幼兒在校的時間短,在家的時間長。老師跟家長可以接力進行她教學超過十年的體悟與建議。
一、讓孩子有一致的日常生活作息與儀式
這不是要照表操課、生活都得一成不變。孩子的大腦會主動尋求一致的模式與生存方式,相對穩定的生活作息會讓孩子的生活比較不紊亂,在小小的心靈中也能夠預期每天會發生與該做的事情,養成習慣,在熟悉的環境中有自信地生活與成長,也會比較有安全感。
小小孩的儀式可以很簡單。例如,老師給孩子一個任務,每天到教室時,進門就跟同學道早問好。同樣的,父母也可以在家中建立簡單的儀式。這些日常可以幫助孩子有效地與人連結、學習,並且增進執行功能的發展。
二、刻意花時間孩子多互動,建立與深化關係
督德妮強調,與孩子互動是幼兒課堂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所以她會特別規劃有意義的互動儀式,刻意挪出時間,表達對孩子的愛與關懷。她就規劃了一個「我愛你儀式」,在跟孩子唸童謠時,也包含眼神、肢體接觸與當下投入的情感交流。例如,在跟孩子一起唸知名的英文童謠「Round and round the garden goes the teddy bear, one step, two step, tickle you under there」時,她會隨著童謠的歌詞內容用手指在孩子的手掌上畫圈圈、移動,以及搔搔孩子的下巴或胳肢窩,讓孩子感受到大人與他們互動時的專注、全心投入的情感。
三、大人花時間自我調整情緒與示範冷靜的行為
人生路漫長,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掌控自己、調節情緒與適應環境,並且懂得如何愛人、學習與領導,身邊的大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展現自我調整跟冷靜的言行舉止,讓他們感受到平和與安全。當孩子不乖、調皮、或是大人遭逢壓力時,請大人要花時間調整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趁此學習處理情緒與衝突。
此外,她也會教孩子這些技巧。例如,深呼吸就是年幼的孩子們可以學習的簡單作法,而且孩子就可以練習,體驗從中受益。
這些做法,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在家中與學校能有溫馨、有歸屬感、覺得安全的成長環境,也都能幫助孩子建立社交情緒技能,讓他們在更好的心智狀態下,有更多餘裕可以探索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