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出全新兒童藝術教育展《「我記得……」:關於記憶與想像的拼貼》,小朋友正在體驗《三隻小豬》的草房與磚房。(盧家珍攝)
想要在美術館體驗五感嗎?坐落於臺中市區的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兒童藝術基地」(簡稱兒藝基地)是個不錯的選擇!除了專為兒童設計的展覽之外,還別有「洞」天,讓孩子們穿梭其中,自然而然地體驗藝術。
兩大空間,鼓勵兒童各種「跨」界與「越」線
國美館兒藝基地於111年正式設立,呼應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主張兒童與成人都能積極參與文化生活、自由參加藝術活動。面對不可預期的未來,兒藝基地鼓勵孩子們進行各種「跨」界與「越」線,擁有探索未知的素養,期待他們都能培養獨立、自信、同理、熱情的品格。
在兒藝基地的規劃中,有「教育展示」與「互動體驗」兩大空間。「教育展示」空間現正特展《「我記得……」:關於記憶與想像的拼貼》,展出吳芊頤、莊普、黃至正、鹽池(顏鈺恬、吳有容)等藝術家的作品,透過不同形式的創作手法,表達生命中「我記得……」重要或不經意的時刻。並邀請兒童、親子觀眾與藝術家一起經歷、回想生活中充滿個人意義的記憶片段。
吳芊頤作品〈記憶窗1950〉利用色彩膠帶將日常街景的花窗,轉化為一個切換現實與想像、二維與三維空間的介面,凸顯觀看生活的不同角度。(盧家珍攝)
而在「互動體驗」空間裡,則設計了五個「洞」:好奇洞、故事洞、創造洞、變形洞、穿越洞等五大體驗區,每個洞都有美術館定義的「每個洞的方程式」。例如希望孩子永遠保有好奇,要試著去溝通,然後發揮創意、對每件事思辯,跟萬事萬物做交流。讓每個來到基地的孩子,都能自然而然地「從遊戲體驗藝術,從藝術認識世界」。
親子「洞一洞」,從五感體驗認識藝術
互動體驗區的開放對象為0-10歲兒童與陪伴者(成人),從臺灣藝術史出發,透過多元視角觀點、提供各種遊戲行為的體驗,打破兒童對藝術的既定認知,擁抱不同的可能性,鼓勵兒童用各種方式「找靈感」。
好奇洞 Cave of Curiosity
好奇=嘗試+思考+感受
好奇,為了什麼?勇敢嘗試、全力思考、感受新奇!「好奇洞」裡面擺放著小積木以及觸覺體驗等設施,適合年齡較小的兒童遊玩。
故事洞 Cave of Stories
溝通=思考+傾聽+表達
故事,為了什麼?同理地想、認真地聽、盡力地說,讓溝通順暢!「故事洞」裡擺放了多種繪本圖書,供孩子自由地翻閱,還可以用隔板搭建自己的閱讀秘密基地哦!
小朋友用隔板打造自己的閱讀空間,就像秘密基地一樣。
創造洞 Cave of Creativity
創意=觀察+打造+勇氣
創意,為了什麼?不怕失敗,用心觀察、用力打造,讓世界有趣!「創造洞」讓小朋友透過觀察藝術作品,再拼湊堆疊屬於自己的作品。
變形洞 Cave of Change
思辨=思考+分析+辨別
思辨,為了什麼?用開放的心,接觸不同角度、解讀各種訊息!在「變形洞」中,可以透過線條磁鐵設計各種天馬行空的圖案,也可以在透明玻璃塗鴉牆上盡情彩繪,還有大型建構式積木及雪花版等,現場提示教你怎麼組裝。
孩子利用線條磁鐵設計各種天馬行空的圖案。
穿越洞 Cave of Time Travel
交流=合作+分享+共創
交流,為了什麼?與不同時空和立場的人對話,讓價值傳承!「穿越洞」即是光影製片廠,現場提供透明片、彩色筆、卡通公仔等物件。選定場景後,自行在投影片上畫上插畫,選擇人偶跟線材,利用光影創造故事。
孩子在互動體驗區中認識不同的藝術創作原理。
除此之外,每雙周三下午放學後,兒藝基地「互動體驗」空間還推出了「星期三下午的美術課」和「星期三下午的表藝課」。準備了超多有趣的眼、耳、口、鼻、心的遊戲練習與創作體驗材料,一起開啟觀察力與想像力的世界,歡迎老師們帶著小朋友來發揮創意和表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