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陳昱翔同學(右)善用「優學院」Uedu平臺,並在「優學院」開發者張家凱助理教授(左)的指導下,有令人驚艷的成果表現。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教育模式也在持續進化。由中央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張家凱自主開發的「優學院」Uedu 教學實踐平臺,利用AI幫助教師教學,老師可使用生成式AI產生考題,模擬課程虛擬助教回答學生問題,還可監測學生的回答並進行知識追蹤分析,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達到「學習遷移」,運用在個人所學領域。
「蘇格拉底式對話」引導教學
這項平臺的亮點之一,是教師可以運用生成式AI來設計考題,並透過虛擬助教的輔助,回答學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AI還能監測學生的回答,進行知識追蹤分析,幫助教師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促進學習遷移,使學生能夠將所學應用於自身的專業領域。
然而,「優學院」最具特色的,是它獨特的「蘇格拉底式對話」引導教學。這種學習模式讓AI擔任「蘇格拉底」的角色,透過不斷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促進批判性思維的養成,而不是僅僅向AI尋找答案。這樣的互動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習過程更具啟發性。
中央大學表示,「優學院」Uedu 涵蓋了多種學科和技能,包括 Python、R 語言、電磁學、微積分、經濟學、智慧財產權等領域,並支援十種語言介面,適合國際學生及 EMI(全英語授課)課程使用。目前已有14位中央大學教師、30多門課程導入這套平臺,並計畫逐步推廣至其他大專校院,擴大影響力。
AI驅動教育革新,啟發深度學習
中央大學資工系三年級學生陳昱翔,在修習「人工智慧跨域應用專題」課程時,運用「優學院」平臺研究知識圖譜與大型語言模型如何追蹤與分析學習軌跡。今年3月,他遠赴愛爾蘭都柏林,參加全球頂尖的第15屆學習分析與知識國際會議(LAK25),發表個人首篇論文。他表示,「優學院」的最大價值,在於它能記錄學習過程,透過分析幫助學生找出學習盲點,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面對 AI 時代的來臨,中央大學積極推動「優學院」的應用,希望透過生成式 AI 技術,讓教學方式更加靈活,並透過 AI 助教掌握學生學習狀況。更重要的是,平臺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模式,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讓他們學會如何思考、如何質疑、如何深度探索,使教育不再只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更具互動性與啟發性的學習歷程。
這項創新的學習平臺,不僅改變了教師授課方式,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主動、更有深度,期待未來能在更多學科與校園中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