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雲歌仔戲團《收妖日記:顛倒大王的秘密》邀請現場小朋友上臺互動演出。
想像一下,一群孩子圍坐在學校禮堂裡,眼睛閃閃發亮地看著舞台上穿著華麗戲服的表演者,現場不只是歡笑聲,還有驚呼聲與驚艷聲。這不只是戲曲表演,更是一堂生動的語文、藝術與文化課。
114年,文化部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再次攜手推動「請囡仔來看戲」系列活動,正式啟動2025年「傳藝Go Young校園巡演計畫」與「兒童歌仔戲—親子劇場匯演」。這項計畫的核心精神,是讓孩子從小接觸傳統戲曲,並以母語(如臺語)為載體,培養文化自信,深化語言與藝術的感受力。
將戲曲帶進校園:讓每個孩子都能「看得到、聽得懂、學得會」
「傳藝Go Young校園巡演計畫」與全臺各地學校合作,安排演藝團體直接走入校園,不只演出,也設計適齡內容的互動體驗課程──例如戲曲教唱、角色示範、身段動作學習等,讓孩子從「看戲」變成「玩戲」。
112至113年已有超過八萬名學童參與,足跡遍及522所學校,其中更包含164所偏鄉學校。114學年度預計再走進173所學校,預估觸及兩萬名學童。參與演出的有布袋戲、傀儡戲、皮影戲、歌仔戲及說唱藝術等共17個團隊,展現臺灣戲曲的多樣風貌。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風神寶寶之火焰山》。
戲曲也能親子共賞──「兒童歌仔戲」巡演接地氣又入心
除了校園巡演,傳藝中心也特別推出「兒童歌仔戲—親子劇場匯演」,在各縣市舉辦大型戶外演出,讓全家大小都能一同欣賞戲曲。這些演出是為孩子量身打造的劇本,語言淺顯、內容生動活潑,更融合現代故事情節,引導孩子自然進入戲曲世界。
去年活動吸引兩萬名觀眾,今年將從7月一路演到10月,涵蓋新北、新竹、臺中、彰化、南投、嘉義與高雄等地,每場皆免費開放,適合學校團體、親子家庭共同參與。
演出團隊如唐美雲歌仔戲團、風神寶寶兒童劇團、一心戲劇團、李靜芳歌仔戲團等,都是致力於戲曲創新與教育推廣的優秀團隊,不只表演精彩,更會安排互動體驗、藝術導覽等周邊活動,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文化。
雷音劇坊演出《青瞑的龍蛇無青瞑》和現場觀眾熱烈互動。
對學校來說,這不只是看戲,更是語文課、藝術課、社會課的延伸。孩子在戲曲中聽見母語、認識傳統角色、觀察戲劇結構,潛移默化中提升語感、美感與文化素養。
怎麼參加?老師可以這樣做——
2025年「兒童歌仔戲—親子劇場匯演」場次資訊
2025年「兒童歌仔戲—親子劇場匯演」場次資訊
無論是在學校的禮堂,還是城市公園的草地,這些表演都是陪伴孩子學習文化的絕佳機會。誠摯邀請全臺教師一起讓孩子「從小看戲,未來傳戲」──把戲曲種子種在他們心裡,也許未來舞台上閃亮的,就是今天課堂裡那個愛模仿戲劇角色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