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工作坊X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科技導入人文及海洋文化教學,讓孩子玩出文化力!

「神獸海怪製造所」來囉!今年在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舉辦故宮工作坊,邀請孩子們透過與「凱比機器人」的互動學習,深入認識故宮文物的奧妙與趣味。

AI導向數位教育工作坊邀請國中小同學熱情參與。

穿梭歷史航線 探索海滬輪的文化足跡

活動一開始,由故宮同仁說明故宮與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的歷史淵源。這段緣分可追溯至1949年故宮文物南遷來臺,當時第二批文物由「海滬輪」運送,而該船正是由陽明海運前身「輪船招商局」調派。這趟遠渡重洋至基隆的旅程,是文物遷臺的重要歷史,也見證了故宮與臺灣之間深刻的文化連結。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資訊室吳紹群研究員與學員分享故宮與陽明海運在歷史上的關係。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館長張芯瑜也為這場活動展開探索式的引導,邀請孩子們在參觀藝術館的過程中觀察思考:「哪一件展品今天也會出現呢?」,同時也歡迎家長們帶孩子來場館參觀。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張芯瑜館長致詞並邀請學員們來場館參觀。

跨域教育體驗,AI機器人結合文物學習

接著,孩子們開始認識桌上的凱比機器人。利用AI視覺辨識系統辨認圖卡上的故宮文物,並透過語音做出介紹。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在互動中驚呼連連,現場充滿歡笑,也在過程中感受到科技與文化融合的魅力。

活動中,孩子們由導覽員帶領進入展場參觀,深入瞭解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的特色展品。其中「海滬輪」的模型特別吸引孩子目光,透過講解,他們明白這艘船如何協助將故宮國寶平安送達臺灣,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見證。

學員在導覽員的帶領下認識「海滬輪」在文化傳承的歷史。

導覽結束後,孩子們回到教室,迎接更進階的挑戰——撰寫凱比機器人的文物介紹程式。每組孩子根據所學內容,設計出屬於自己的介紹方式,讓凱比成為說故事的故宮文物小小導覽員。成果發表時,凱比不僅能準確辨識圖片,還能以童趣十足的語氣講解文物特色,甚至設計互動問答考考大家的記憶力。現場氣氛熱烈,對孩子們的創意與表現都給予高度肯定。

學員們發揮創意設計故宮文物小小導覽員。

從實體合作到數位資源 故宮打造全民文化教室

這場結合歷史、科技與創意的工作坊,是故宮與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攜手合作的成果。雙方於陽明館二十週年慶中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共同推動更多教育推廣活動與展覽交流,不僅為博物館教育注入新活力,也為地方文化深耕與年輕世代培育搭起橋樑。

這場工作坊,讓孩子們不僅走進故宮與陽明歷史,也走進科技與未來的想像。透過機器人的雙眼,他們看見的不只是文物與圖像,更是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精神的展現。

除了實體活動外,國立故宮博物院也積極發展數位學習資源。「故宮線上學校」是一個結合文物與科技的創新教學平臺,提供免費的多元課程,讓學生與老師都能輕鬆運用。平臺課程結合AI與STEAM教學,讓學生能在互動中認識歷史與藝術,不論是在城市或偏鄉,皆可無障礙地接觸到優質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