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學追求升學績效,著重讓學生精熟各類型的題目,以獲得高分。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很多孩子都被訓練成了搜尋引擎,而不是思考引擎。
在傳統追求升學績效的體制下,過去教學多著重讓學生看過很多類型的題目,訓練他們對每種題型都練得很精熟。因為考試的時候,只要題型做得多、解得快的人,往往都可以拿高分。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很多人碰到問題,都不是先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該如何著手去解。很多孩子都訓練成了搜尋引擎,而不是思考引擎。大家的腦袋,都變成了一個個小谷歌、小雅虎、小百度、小必應(Bing)。碰到問題,總是搜尋,少於思考。
固然這社會有的工作,是需要非常強的知識搜尋能力;但也有許多工作,是需要思考與創新能力。近年常有國外公司的面試,會問受試者一些奇異的問題,以考驗他們的思考能力。比如:「請問你要怎麼秤出你的頭有多重呢?」當面試碰到這種問題時,大家是會先在腦中搜尋看過的面試問題題庫答案本,還是馬上動腦筋開始發想量秤方法?
如果要找工作的公司,面試是這種形式,很多人往往會在面試前先啃過所有歷年面試的考古題答案本,希望能把所有的考古題都看過。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把所有人家可能會問的問題,都先看過答案。一直倚賴這種模式來應付而沒有好好訓練自己思考的能力,總有一天會碰上從來沒看過的題目,那時候就完了!所以,一定要平日就開始養成訓練自己思考的習慣,才是王道啊!
很多人常覺得,如果我可以靠搜尋模式得到答案,那我不就可以省下更多時間來想其他問題嗎?學生時期我也是這種想法。但問題是,大多數人省下的時間,是否真被用在思考解決其他更花腦力的問題?大家回想一下,在自己求學過程中,曾花多少時間做很深刻的思考?可曾為解決一個問題,思考超過三小時以上?
事實上更可怕的是,搜尋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丟棄了。真正有意義、值得解的大問題,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跟腦力的。平常如果在小問題(學校作業、考題)上沒有好好利用來訓練自己的思考,都是靠搜尋模式搞定的話,將來碰到大問題時,只能束手待斃。有道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啊!」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過去在美國大學教書的經驗,讓我發現美國學生有不少人,是用思考引擎模式去面對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考試通常都比亞洲留學生差,因為他們記得的題型跟答案比亞洲留學生少很多。但做期末專題時,他們往往都做出非常讓我驚豔的東西。
亞洲升學制度下的學生,往往都看很多題型、學很多技巧,解題目都超快。但真正高手的境界,不是靠記憶,不是靠技巧,而是靠鍛鍊自己的思考。「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真正到了這個高手境界,碰上什麼重量級的問題,玄鐵神劍一劈下來,都能迎刃而解。專背小技小巧,到頭來,也不過是把美工刀。一旦碰上真正的難題,馬上就筆折(陣亡)了。
我們的社會,是希望孩子被訓練成玄鐵神劍?還是美工刀呢?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