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進校園 學生學感恩

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經過哪些程序?食農教育不僅讓學生體驗農夫辛勞,也可從小教導學生食品安全問題。學校推動食農教育,各有特色,有學校在田裡養鴨吃福壽螺,種出有機稻米;也有學校用地瓜發展特色課程。

位於新北市八煙聚落梯田地區的三和國小,由教師、學生及家長共同耕作,師生還在水稻田裡養鴨吃福壽螺,讓稻米可以順利生長,學生也從中體驗插秧及收割的過程,收成的「三和米」是無毒的健康好米,廣受師生喜愛。

新北市新泰國小早在10年前就首開先例,在校園廢棄荒地闢建農場種稻,現在更結合食育潮流,將稻米文化與品德教育發展成「品德教育農場體驗課程」,讓學生體驗「城市小農夫」的樂趣。

新北市大坪國小則利用在地食材「地瓜」研發特色課程,不只是種地瓜與收成地瓜,小朋友還會焢窯,從堆土窯、測風向定窯門、堆窯、升火、燒窯、悶窯,一直到開窯、吃地瓜,每一個過程,都在培養小朋友的專注力與團隊合作,學校也研發地瓜手工皂等特色產品。

新北市瑞平國小使用校內空地種植有機蔬菜,把農園拉進校園,從堆肥、植栽到採收,讓學生實際參與栽培過程,這些有機蔬菜也成為學童的營養午餐來源之一。

新北市農業局林務科 長黃嘉文表示,在都市化潮流與食安風暴夾擊下,食農教育是近代社會無法迴避的問題,不論從政府、學校或家庭的角度,都應積極面對,讓孩子瞭解平常吃的食物原來是長什麼樣子、從哪裡來,然後學著自己種出這些食材,進一步料理成盤中的食物,體驗粒粒皆辛苦以及感恩的心,就算未來生活周遭環境很難看見田地,在孩子心田那一粒種子,還是能為農業帶來無限的希望。

食農教育讓學童體驗種菜辛苦。 圖片提供:新北市農業局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