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博屋瑪國小 讓孩子愛上學

什麼樣的實驗教育,可以傾全校之力,甚至連社區資源也不放過?什麼樣的學習,可以融入全部的學科,甚至連傳統文化也無縫接軌,讓孩子每天對上學充滿期待?位於臺中市和平區達觀部落的達觀國小,2016年8月正式更名為「博屋瑪國小」,成為全臺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也為原住民教育開啟更多的可能性。

比令校長的使命感與號召力,讓博屋瑪的孩子們享受快樂的上學時光

來到博屋瑪國小,孩子們的眼裡都是靈動的星星。上午是國語、英語、數學、自然、生活、科技等基本學科的專屬時間,到了下午,全部都是泰雅族的課程。6個年級乘以每週上課的堂數,共開發出2000多堂課程,健體、藝文、社會都融合在裡面了。校長的使命感與號召力,還有向外尋求資源的用心,相當投入這一場實驗教育,所有課程皆由老師開發,結合在地的泰雅族耆老民族工藝師、部落長者、里長與家長,共同研討而成。

達觀部落的使命 延續泰雅魂

比令校長說,「博屋瑪」是養育、傳承、興旺的意思,也蘊含著眾人對學校的期待。所有課程從共同開發試教到正式於課堂上運用,前後經過兩年多的準備,老師們的工作量是很吃重的,但使命感凝聚了大家,也培養出同舟共濟的感情。

由於學校約9成的學生是泰雅族,還有6成的老師為原住民,所以學校的民族教學內容也融入了大量的泰雅文化,包括:泰雅文學、社會組織、精神文化、生態智慧、生活技能、部落史地、藝術樂舞;再細分為26個主題,例如「我們的部落」「小米文化」「泰雅樂舞」「狩獵文化」等。學生的上課地點不僅在教室,整個山林田間都是學習的教室。比令校長說,以往民族教育都不是正規課程,也不受重視,現在放在正規課程裡,孩子對課程的重視度、興趣提高,對自己的文化認同度也提高。

靈活的教育空間 幸福的學習環境

博屋瑪的小孩,每天都有戶外教學的課程,他們的足跡走遍附近的商家、機構、活動中心、教堂,或是上山認識狩獵途徑;老師有時會把沿路摘來可食用的植物,帶著同學直接在溪邊野炊。此外,學生們也要下田種小米,老師和部落的耆老們會一起教小朋友泰雅的米食文化,讓學生們更全面的認識泰雅。

博屋瑪國小的狩獵課程是在山林間進行

由於上課直接使用泰雅族語,孩子們的母語表達能力比年輕世代還要好,長輩們對於孩子會說族語非常感動。此外,孩子們因為期待下午的課程,上午的專注力大幅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也較過往更好,吸引不少縣市的小學來這裡考察取經。

文化傳承 百年大計

比令校長表示,臺中市政府將籌設「原住民教育中心」,未來給予更多的資源支持,結合部落、社區自然的環境,思考原住民族群的需要,規劃具原住民特色的教學場域。

其實除了博屋瑪國小之外,臺中市教育局也積極營造實驗教育的友善環境。目前規劃東勢高工舊校區成為實驗教育園區,並設立第一個公辦民營的實驗學校。成立實驗教育研發中心,辦理實驗教育師資養成,宣導及推廣工作。而在法規方面,建立學生就學補助機制及實驗教育獎勵扶助基準,並與大學合作,以活化實驗教育學生的升學管道,希望提供適性多元的教育環境,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博屋瑪的孩子一樣,愛上學。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